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天道小说网 > 科幻 >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 第五十章 井喷式发展

便在这效率高到了极致,时刻都有70万名克隆体保持全力以赴工作的状态之下,距离洛神星地表约50公里处,那座庞大的太空实验室终于渐渐现出了端倪。

它整体上来看像是一根棍子穿过了十几个大小不一、直径不一的圆环形状,总长度达到了1.6公里。

中间那根中轴的直径达到了50米左右,内部全部都是分割成一个一个的,或大或小的实验室。

各种各样的试验器械便分别放置在了这些实验室之中。

它身上的那些圆环则保持着不同的转速,并通过不同的转速,营造出了或大或小的重力。

最低重力可以达到地球的千分之一,比洛神星还远远不如。重力最高则可以达到地球的两倍。

重力大小俱都可以方便的调整,以适配不同的实验环境要求。

它内部还有着可供数千人休息的休息区,忙碌完了一天工作的克隆体们可以方便的在这里休息,等休息完了,同样能方便的赶往工作岗位,接替同事们的工作。

时刻维持工作状态的科研克隆体的数量则达到了一万人。并且,每时每刻都有至少一万人在进行科研任务,研究着各个学科的科技。

为这座庞大实验室供电的,是五台巨大的发电机组。

它们的总装机容量达到了30万千瓦,平均每天可以发电约720万度,相应的,它平均每天便需要消耗约2500吨甲烷或者托林,以及七八百吨氧气。

算上其余的实验耗材、人员消耗、器械物资补充之类,平均每天,李青松便需要向它输送近4000吨各式物资,需要约600艘飞船日夜不停地往返洛神星地表与太空。

单单为这艘飞船提供补给,所需要的工程力量便占据了李青松相当一部分意识链接份额。

总的算起来,别看这仅仅只是一艘长度一千多米的实验室而已,但整体资源消耗量,比李青松十座基地加起来都多!

但就算投入如此巨大,李青松都仍旧毫不犹豫的将它造了出来。

此刻,这座空间实验室的建造终于完成。且后续后勤补给方面也都形成了流程,无需再额外调整。

各种实验装备、器械,以及承担科研任务的一万多名克隆体也已经驻扎到了里面。

终于到了它开始正常运转的时候。

于是,涉及到十几个大的学科分类的总计数千个试验以及研究同步开启。

仅仅半个月时间而已,第一项技术突破便已经出现。

那是一种特殊的金属材料配方。

在无重力的环境之中,各种不同的原子可以按照某种特殊规律排列,并由提升了巨大的硬度和韧性。

“这种材料适合充当飞船外壳,能在极大减轻重量的同时,还确保足够的防护力。”

在这之后,是第二项突破。

一种全新的光刻-蚀刻技术。

采取对应的光刻胶和蚀刻技术后,李青松可以制造出制程在10微米左右的芯片,相比起现有的芯片制造技术,芯片的性能至少提升150%以上,功耗却可以再度降低30%以上!

再之后,是第三项技术突破。

全新的飞船姿态控制器系统!

这为李青松之后研发战斗飞船铺平了道路。毕竟,飞船的武器系统在射击之中会产生巨大的后坐力。如果飞船姿态控制不好,那武器射出的弹丸根本就没办法保持准头。

以及李青松现阶段最为看重的一项技术。

高灵敏度太空雷达技术也实现了突破!

得益于某种新材料的研发成功,以及新结构的实验成功,李青松终于造出了具备实用性的太空雷达!

太空雷达,可以算一艘飞船的眼睛。

之前时候,李青松的太空雷达不仅笨重,能耗高,灵敏度还极低,甚至于因此而导致了多次意外发生。

但从此刻开始不一样了。

全新的太空雷达扫描速度极快,灵敏度也较高,哪怕是一艘以超音速速度飞行的飞船,它都能轻易的捕捉其反射信号。

在这之后,更多种技术实现了突破。

这座太空实验室的建造固然耗费了李青松巨大的资源和精力。

但此刻它一旦建成,投入运转,其回报也前所未有的丰厚。

几乎每一天都会有少则十几项,多则数百项新技术突破出现!

各种各样的新技术就像是井喷一般,在时刻保持工作状态的一万名科研克隆体的工作之中,以一种让李青松眼花缭乱的姿态不断涌现。

电控技术、传感器技术、高耐热材料配方、稳压系统、抗辐射材料、发动机快速调整技术、高可靠性通讯设备……

而,每一项新技术的出现,都会为李青松所拥有的所有基地与工厂带来一定的改变。

每一项新技术都会以最快的速度得到大规模的应用,然后在实际使用之中反馈数据,科研克隆体们便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出调整优化。

李青松的科技进展从来没有如同现在这样快过。

便在这种情况之下,发电厂的发电效率越来越高,平均每度电的燃料消耗越来越低;

列车的速度越来越快,稳定性却越来越高;

种植基地的产量越来越高,工作在这里的克隆体数量却越来越少;

运载飞船的吨位越来越低,但飞行可靠性却越来越高,同时,载重也从之前的仅有两吨,提升了足足一倍多,变成了现在的五吨,原来需要每天600艘飞船执行补给任务,现在却只需要200多艘便已经足够;

各座工厂的克隆体数量越来越少,产能却越来越高。

最为明显的便是飞船产业链,原来投入数万名克隆体,却仅能日产四艘落后飞船,此刻人数削减了五分之一,产能却提升到了日产六艘,还是最新型号的更先进的飞船。

时间悄然流逝着。

这一天,又一种李青松较为看重的技术突破出现了。

低膨胀系数、高纯度高均匀性玻璃制造技术!

有了这种特殊的玻璃,李青松终于能制造具备较高性能的太空望远镜,终于拥有了主动展开太空搜索的能力!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wap.xbiqugu,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