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天道小说网 > 仙侠玄幻 > 江海乱 > 第二十章

江海乱 第二十章

作者:文学胖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1-07 02:03:46 来源:香书小说

(xbiquge.la 新笔趣阁),高速全文字在线阅读!

七月十五日,长安城中淅淅沥沥的下起了一阵小雨。⊙頂頂點小說,.23wx.辰时后,雨又渐止了,天上却也没太阳,云层灰沉沉的悬在空中。

天刚亮,晋昌坊中的慈恩寺中就开始涌入长安的市民百姓。慈恩寺是长安第一大寺,占地近半个晋昌坊,寺中有僧众八百余人。当年太宗时,玄奘法师回唐后,就一直在慈恩寺中译经,据说后来在寺后院的大雁塔上涅槃成佛了。

这天是朝廷中元例假,盂兰盆会。慈恩寺住持湛德法师天不亮就带领众弟子做了早课,如风过竹声的沙沙细雨中,众弟子诵诫了当日法会的“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

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吾今当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

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

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

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初受食时,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众僧咒愿竟,便自受食。

时,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众,皆大欢喜。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

时,目连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劫饿鬼之苦。

目连复白佛言:弟子所生母,得蒙三宝功德之力,众僧威神力故。若未来世,一切佛弟子,亦应奉盂兰盆,救度现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可为尔否?

佛言:大善快问!我正欲说,汝今复问。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

官、万民庶人,行慈孝者,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福乐无极。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

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若一切佛弟子,应常奉持是法。

时目连比丘、四辈弟子,欢喜奉行。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沉溺诸有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经文不长,不多时已诵读完毕,湛德法师让各弟子均回本院,然后打开寺们让信众入寺。慈恩寺的经阁禅院,重楼复殿,共有十三院,九百间禅屋,当大门打开后,长安的善男信女便鱼贯而入,举着青色的布幡,一时间,寺中香烟袅袅,诵经声不绝于耳。

湛德法师年岁已高,不愿在前庭走动,告诉几个有职位的知事僧后,就带着藏经院上座湛玄、文殊院上座湛能、维摩院上座堪言、菩提院上座湛止、戒律院上座湛安等人,回到僧舍。几个小沙弥为他们安排了蒲团。

湛德首先言道:“诸位师弟,前日皇上降下旨来,今年与往年一样,内廷会将祖庙七帝的灵幡至本寺供奉七日,此事我已交湛能师弟去办了。不过内使说皇上本要亲来,而未得定,湛言,此事你怎么看?”

湛言年纪六十多岁,头上已满是皱皮,起身答道:“方丈师兄,我曾问过上使,他说皇上自武相被害后,每每思之,神志多有抑郁。但现下京师虽森严壁垒,但各镇会以间谍入京,也未可知。以往皇上来时,往往与民众同参,但此次如皇上前来,我倒担心会有不虞,我以为皇上不一定亲至……”

湛止轻轻咳嗽一声,湛德转头问道:“湛止师弟,你有何看法?”

湛止说道:“盂兰盆会,乃是自高宗皇帝名本寺“慈恩”之后,本寺之必行的超度法令,试想,以目连尊者之能,当须去求世尊以解危难,当今皇上孝悌,又岂会因藩镇之故,而不来寺中?我以为,皇上必来,更要与民众共同参拜,不违孝道之余,内可安社稷之忧,外可示藩镇以威,但刚才湛言师兄所言,也极是有理,如来寺未加防备得当,稍有万一,这……”

湛能亦摇了摇头,“自从武相被刺以来,朝廷内外不安,先是京兆尹捕了张晏等人,但坊间纷纷传说,张晏数人并非杀害武相之人。平康坊中,诸镇进奏院均是传言纷纷,皇上又下旨,以为成德节使乃是幕后之人,要治他之罪。我想万一皇上亲来,诸贼又来行刺,这……这可是天大的罪责啊!”

湛言继续言道:“皇上虽在深宫,但京城诸事,金吾卫定会向皇上细禀,皇上万金之躯,未必便会涉险。”

湛止还待再言,湛德方丈却摆了摆手:“诸位师兄师弟所言,均有道理,但我佛家既讲因果,圣上又极为孝顺太后,我等便须做好皇上亲来之备。但寺内僧人众多,我寺又前临永安渠市集,若是有藩镇之人前来犯驾,进出固然极是方便,逃逸亦可从水上而行,我们恐怕难以应付。

湛安,你是戒律院之首,如皇上前来,你可安插你院中会武众僧,分散各处,随时准备。湛止、湛能,你二人近身保护皇上,湛言随我同去迎接。去年湛功师兄圆寂,今春湛象师弟又前去西域求经,寺中少了武功最高之二人,不能如往年做法,而今岁又此多事之秋,还望诸位多多尽心。”

众人面色沉重,均领命而退。湛德方丈孤身一人,坐在禅房中默默念经。

突然间,他手中默数的念珠停了下来,低声喝道:“是谁?”接着,手中三颗念珠飞出,叮叮两声,击落了两柄极小的飞刀。另一颗念珠直飞向房中梁上,一个人影从梁上侧身飞下,湛德方丈也不转身,右掌挥出,势挟劲风,内力极是雄浑。那人却悄无声息,两掌一交,竟然不发一声,便如粘住了一般,湛德方丈连人带蒲团飞起,却在空中转了个圈,手掌不能摆脱,但一转之下,已是两人对面。

湛德见对面那人不过四十年纪,却也剃了光头,头上九点香疤宛然,身穿一袭灰色僧衣,不由一惊。那人掌力却立时大增,湛德见他容貌,蓦地想起一个人来,低声叫道:“是你!”此时这人掌力都是一下全消,湛德自身内力反激,哇地吐出一口血来,那人却极快欺上前来,将一粒朱色丹药塞入湛德口中,立时僧衣挥出,封了湛德身上人迎、天突、膻中、肩井诸穴。

湛德极是委顿,却不能动弹上身,更无法吐出那丹药,一时坐在地上不停喘气。那人一拍手,两个同样身穿灰衣的僧人走了进来,一人头皮隐隐泛出青光,显然内力颇强,而且刚刚剃发不久,另一人却一进门就背坐在地。

湛德喘了半晌,说道:“寂真师侄,二十多年不见,却不知你从哪里习了这一身诡异的武功,老衲一出手就被你制住,惭愧啊。今日你来寺中,可是为了皇上要来本寺参拜?”

寂真面无表情,后面一人叫道:“师兄,何不一掌拍死这老贼?省得罗罗嗦嗦!”

这人相貌并不粗野,粗看颇似士人,但眉宇间虽带着三分阴郁之状。寂真摇了摇头,说道:“此刻还有用得我师叔之处,若他可帮我等行事,当保他性命无忧。”

湛德也不吃惊,只是念了句“阿弥陀佛”。他自幼受戒,在这慈恩寺中已生活六十余年,僧学精深,加之生性宽厚,虽中暗算,加之被人辱骂,却不愿口出恶言。另一人进来后却一直默然无言,当下心中起疑,说道:“前面那位施主,莫非与老衲是故人?可否让老衲一见尊容?”

那人听了,缓缓站起,慢慢转过身来,这一转身,湛德“嗬”一声呼了出来。来人虽然一身灰衣,面孔却正是当今圣上,宪宗李纯的容貌。湛德大惊,便欲磕下头去,边上那个新剃的和尚却“嗤”的一笑,说道:“师兄,这小子真他妈的像啊!连这老和尚都被骗到了!哈哈!”

湛德更加吃惊,抬头细看,却见这个“李纯”的眼中突然闪过一丝杀气,精光迸现,但瞬间即过。湛德心中暗道这人内功应是极高,但从外表看来,实在与宪宗太像了。

一样的微微肥胖,剑眉挑起,胡须微微上绻,红润饱满的嘴唇,连脸色都十分相似,唯一能看出不同的是,眼神不像宪宗般沉着,却十分平静。若不是刚才那一闪而过的神光,不对,此人武功当极高,怎么反而要受另二人指使?

湛德思索间,寂真沉声说道:“快到时辰了,子向兄,你到时候就和我跟在师叔身后,做扮一下他的随从,另外按照计划,那三人也应该到了吧。

根据宫内的那内官说,皇上会在辰末巳初时分到慈恩寺。到时候,我们的人会夹在羽林卫中,那三个重金聘来的高手也会扮成和尚,那时一起发难,谅这次皇帝老儿也难逃此劫!”

湛德一时语塞,他千方百计地问宫内的内使,却一直得不到消息。谁知寂真这伙人,不但早就知道皇上要来,还拟了杀帝的计划,更令人吃惊的是,羽林卫中居然还有这批人的内贼!他不由一声长叹,这个长相酷似皇帝的人,自然是他们狙杀圣上后,将会扮演皇帝的傀儡。

那酷似宪宗的人默默蒙上了面巾,湛德年事已高,本就忠心宗室,此时一时便想立刻死去,一时却想苟活为宪宗报一个信,脸色虽然如常,心中却波澜不断。寂真走了过来,合十行礼,说道:“师叔,此刻只好委屈你一下,我等前来,实在是为我佛善念。”

湛德哼了一声,说道:“投靠王承宗,也是为我佛善念?”

寂真摇了摇头,显是不愿接话,却说道:“我曾赴西域,那里有一法师,德性高深,道行广大,推算出三九年后,我佛门有劫,只要仍是李唐国时,必然无免。为此,我等才冒死行刺皇上,至于谁为新君,师侄却不敢与闻,师叔,此言千真万确,师侄决不敢在师叔坐前诓言。”

湛德当下大奇,说道:“国朝龙兴以来,诸帝虽说三教并畜,但我释家子弟,多被天子所护。当今圣上圣明,极信佛道,传言欲去侍奉九天诸地佛前,更兼朝中诸执政多信我佛,寂真,你从何人处得知,李唐后人必会灭我释家啊?”

寂真忽然眼中涌出泪来,“师叔,此事渊源极广,非一言可尽,但师侄自可对世尊发誓,若有虚言,天打雷劈,万劫不得超生。至于预言之人,师叔或许知道,但上头有严令,不得妄泄姓名。师叔,此刻是我佛法统不得断绝之要机,万望师叔海涵。”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wap.xbiqugu,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