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天道小说网 > 历史 > 战国大司马 > 第102章:年末

战国大司马 第102章:年末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7 02:45:45 来源:香书小说

『PS:上章说的上架日期,就是这本《战国大司马》的上架日期呀,12月1日。是我表达错误么(⊙_⊙)?』

————以下正文————

转眼,十月就过去了,天气变得愈加寒冷,但信卫军的日常操练,却丝毫没有受到天气的影响,该怎么训练,还是怎么训练。

毫不夸张地说,纵观整个赵国,论训练强度,绝对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超过信卫军。

如此高强度的训练,士卒们当然不会没有怨言,只不过蒙仲、乐毅等人处理得当,几个人扮红脸、由乐毅扮黑脸,再加上蒙仲时不时请赵主父坐着战车到信卫营溜达一圈,以至于那些士卒们在如此高强度的训练下,竟然渐渐适应。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信卫营的待遇。

别看蒙仲将训练士卒的事丢给了乐毅、蒙遂几人,但他却设法让赵相肥义默许了信卫营的种种特殊优待,比如“顿顿食有肉”,比如更多的军饷,比如田屋方面的赏赐,这些都是蒙仲带着负责后勤的向缭,好不容易说服了赵相肥义而为信卫争取到的。

各方面的因素,才使得蒙仲、乐毅等人渐渐加强了对信卫营的掌控,也使得那五百名士卒逐渐认可了这些年仅十五六岁的长官。

其中最直观的例子莫过于乐毅。

最初的时候,乐毅只有在赵主父在旁巡视的时候,才敢用细木棍去抽打那些借摔倒在地而借机喘气甚至偷懒的士卒,然而一段时间后,乐毅用言辞刺激那些士卒,甚至于用木棍去抽打那些偷懒的士卒,这已渐渐成为了常态。

说实话,乐毅的武力并非是信卫营中最强的,他可能连一半的名次都排不上,但不知为何,胆敢违抗他命令的士卒越来越少,而畏惧他的士卒则越来越多。

对此,武婴、蒙虎这些已成功打入士卒们内部的卒长们,亦曾旁敲侧击地询问士卒们对乐毅的评价,他们的对话是这样的:

“畏惧佐军司马(乐毅)么?”

“畏惧。”

“为何畏惧?”

“不知道。”

是的,那些畏惧乐毅的士卒,其实就连他们自己也搞不懂为何畏惧乐毅,明明乐毅的个人实力,在信卫军中其实根本排不上号。

对此,蒙仲认为是习惯所致:这些士卒们已经习惯了乐毅板着脸、提着棍子用言辞刺激他们,哪怕乐毅做得稍微出格点,这些士卒也不敢造次,充其量就是在背后骂骂乐毅,给他取一些带有些许羞辱性的绰号。

虽然这事有点莫名其妙,但蒙仲倒是乐见其成,好几次安排武婴、蒙虎等人故意“顶撞”乐毅而遭到乐毅的处罚,这一来能使乐毅在军中更有威望,二来也能使武婴、蒙虎等人更加融入到信卫当中,同仇敌忾共同“抵抗”乐毅。

其中过程,倒也是挺欢乐的。

除了体能方面的加强训练,其实蒙仲也安排了其他训练。

比如说双人的对抗。

说是双人对抗,其实就是让士卒们两两分队,手持粗如拳头的木棒去击打对方,加强士卒们的耐揍、耐痛能力,毕竟作为一名士卒,受伤是在所难免的,但蒙仲认为,优秀的士卒不应当因为伤势就全然失去战斗能力,因此,他安排了相关的训练。

于是乎,当安平君赵成、奉阳君李兑等人暗中派细作在刺探信卫营的训练时,就看到信卫军的士卒提着木棍在彼此痛殴。

“这群家伙莫非都疯了么?”

当得知信卫军在承受能力方面的训练后,赵成、李兑等人丝毫摸不着头脑。

除了体能、承受方面的训练,蒙仲亦安排了较为正常的训练,比如让士卒们熟练使用长戟、长剑、弩具等等,但这些训练的比重,并没有加强体能与加强承受能力那样多,大概三四日才会有那么一日。

熟练使用长戟,蒙仲对信卫军士卒的要求就仅仅只有一个动作,即刺与抽,因为他觉得,在战场上士卒们根本用不到什么花里胡哨的动作,只需要牢记这两个动作即可。

相比之下,关于剑术的训练,倒是相对复杂了些。

这也难怪,毕竟剑在战场上属于短兵器,一般只有在敌军突破了己方的戟兵防线,并且敌我双方阵型都比较混乱的时候,士卒们才有可能舍弃长戟,改用长剑来杀敌。

否则,“一寸长一寸强”的说法又不是凭空得来的,相比较剑,戟等长兵器在战场上确实具备更大的优势。

最后,关于弩具的训练,蒙仲只是让向缭命令编外杂兵制作了一些草人、木桩作为靶子,让信卫军士卒们熟悉了如何射击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在士卒们射靶的时候,蒙仲规定了「立射」、「蹲射」、「乘射」三种考核标准。

立射,顾名思义即站着射击。

蹲射,即要求士卒在单膝叩地半蹲的情况下,完成装填弩矢、瞄准、射击这些步骤。

至于乘射,即是要求士卒们站在奔驰的战车上射击。

对此,武婴、蒙虎等人感觉莫名其妙,唯独乐毅对此有些猜测:莫非这是弩兵的三种运用方式?

但是,立射、乘射乐毅都能理解,唯独蹲射让他有些琢磨不透——有必要吗?

直到私底下与蒙仲聊了一下后,乐毅这才恍然大悟,于是乎以更加严格的标准去要求那些士卒们。

而在这段时间内,赵相肥义、阳文君赵豹二人,亦曾时常邀请蒙仲到他们府上赴宴,这一来二去的,蒙仲与肥义、赵豹二人也变得愈发熟悉,不过他跟安平君赵成、奉阳君李兑等人,则仍然处在“脸熟”的程度而已。

这跟蒙仲自身的性格有关,他并非自来熟的性格,更不会主动舔着脸去讨好别人,只有在对方释放善意的情况下,他才会给予相应的善意。

而赵相肥义,从一开始就对他颇为照顾,至于阳文君赵豹,他与蒙仲倒称得上是不打不相识了,虽然二人曾经发生过一些冲突,但正是那些冲突,让赵豹意识到蒙仲此子不可小觑,于是与蒙仲保持了良好的关系。

至于赵成、赵造、赵俊、李兑那些人,他们并未主动与蒙仲接触,蒙仲自然也不会主动去接触他们。

更别说赵成、李兑等人还曾经在公开场合取笑他不自量力,竟妄想仿造魏国的魏武卒。

除了肥义、赵豹等寥寥几人,蒙仲在邯郸的人际往来,就只有赵主父、安阳君赵章、田不禋,以及鹖冠子与庞煖这对师徒。

鹖冠子,是学问丝毫不亚于庄子的道家大贤,纵使蒙仲作为庄子的弟子,在这位大贤面前亦是毕恭毕敬。

至于庞煖,虽然蒙仲曾对鹖冠子笑称庞煖训练的新军,或将是他率下信卫军的劲敌,但事实上,无论是蒙仲还是庞煖,其实都没有视彼此为敌人的意思——因为他们都是赵主父栽培的亲信势力,彼此不存在什么矛盾,他们的“敌人”,是以赵王何为首的王党势力。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庞煖亦忙着训练新军,但蒙仲与他倒也有过一番谈聊。

庞煖是赵国邯郸人,但其祖上却是「魏国庞氏」出身。

说到魏国庞氏,最耳闻能详的莫过于「庞涓」,毕竟此人曾被誉为继吴起之后的魏国名将,只可惜,这等名将却两度被齐国的孙膑击败,非但使庞涓羞怒自刎,也令魏国失去了再次崛起的机会。

庞涓战死后,庞氏在魏国逐渐失势,后来魏国便派其族子「庞葱」陪同太子前来赵国邯郸作为质子,而庞煖,即庞葱的后人。

因缘巧合之下,鹖冠子从楚国出发,周游列国后来到赵国,收了庞煖作为弟子。

据蒙仲自己的估测,鹖冠子虽然是道家弟子,但他的学问却不仅仅局限于道家,至少是兼长于道、名、法、兵四家思想,但庞煖作为鹖冠子的弟子,他对道、名、法三家却并不甚精通——至少目前还不怎么精通。

倒是兵家,庞煖能侃侃而谈。

比如庞煖认为,「兵」最重要的即“礼义忠信”,礼指严明的军纪;义指合正直、正义的信念;忠即指忠诚;信即指信誉。

再比如,庞煖也认为「兵贵于精、不贵于多」,因此,他对蒙仲仅选择五百名士卒加强训练一事给予高度的评价。

然而庞煖自己却征募了五千名士卒。

倒也不是庞煖说一套做一套,而是他不信任“抽调”的士卒,他相比之下,他更倾向于从头到尾都由他自己训练出来的士卒。

是故,他在邯郸周边各乡邑征募了五千名平民,准备边训练边筛选,直到最后筛选出他所认为的优秀的兵卒。

在庞煖的引荐下,蒙仲亦见到了前者的好友「剧辛」。

剧辛也是赵国人,且很早就与庞煖相识,相互成为知己,当庞煖接受了赵主父的命令训练新军之后,他便请来了剧辛协助他——目前剧辛就担任庞煖的佐司马,像乐毅辅助蒙仲那般,辅助着庞煖。

因为彼此立场一致,且年仅又接近,庞煖、剧辛二人,很快就与乐毅、蒙遂等人熟识了,此后,蒙仲与庞煖还安排了几次率下新军的联合演习,鉴于蒙仲率下的信卫军乃是从阳文君赵豹麾下抽调的兵卒,本身基础就高,这使得庞煖、剧辛训练的新军,在信卫军面前屡战屡败。

就这样,这一年很快就过去了,蒙仲等人迎来了他们在赵国的首个新年。

而新年之后,赵、燕、宋三国,便将联手攻伐齐国。

虽说是以三敌一,但就算是赵主父亦不敢掉以轻心,毕竟齐国是与秦国齐名的,当世最强大的两个强国之一。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wap.xbiqugu,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