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天道小说网 > 历史 > 战国大司马 > 第134章:蒙仲与赵王何(二)

战国大司马 第134章:蒙仲与赵王何(二)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7 02:45:45 来源:香书小说

『ps:求订阅~推荐票~月票~』

————以下正文————

李悝,此人乃魏国出身,是魏文侯时期的魏国国相。

在任期间,李悝在魏文侯的鼎力支持下,汇集各国法令而编纂了《法经》,被当世誉为是近几十年最全面的法典,据说后来商君卫鞅在秦国任相时推行的《商君法》,很大程度上就是借鉴了李悝的《法经》。

《法经》,总共分为《盗》、《贼》、《网》、《捕》、《杂》、《具》六篇。

在当代,窃取他人之物物为“盗”,害命作乱为“贼”,是故,《盗法》即是维护个人财务不受侵犯的法律;而《贼法》,则是维护政权稳定以及人命安全的法律。

除此之外,《网法》是有关审判、断狱的法律;《捕法》是有关追捕罪犯的法律;《杂法》是有关处罚狡诈、越城、赌博、贪污、**等行为的法律;《具法》是规定定罪量刑的通例与原则的法律——相当于刑法总则。

这部法经,即是李悝推行《李悝法》的依据与基础。

《李悝法》,也就是李悝在担任魏相时期推行的法令,某种程度上说它也是与时俱进的。

首先,跟所有法令施行的最根本目的一样,它是为了“定分止争”。

对此,赵国邯郸出身的齐国稷下先生「慎到」,就曾做过浅显的比喻: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分定不可争也。

这是说,有一只兔子跑的时候,许多人都去追,但对于集市上售卖的许多兔子,却看也不看。这并非不想要兔子,而是因为那些兔子的所有权都已经确定,不能再争夺了,否则就是违背法律,要受到制裁。

这即是法制秩序。

其次,《李悝法》明确提出反对礼制。

这里所说的“礼制”,即儒家竭力维护的“礼制”,它的本质是“世卿世袭世禄”,说白了,即指贵族阶级垄断经济与政治利益的世袭权力——儒家的圣人孔子,虽然曾打破了贵族垄断知识的局面,但孔子本人又提倡维护礼制,维护贵族世袭权力,这一点,是被法家所深深诟病的。

因此有不少法家弟子觉得,孔子不是“打破”了贵族垄断知识的格局,而是“窃取”了本来属于贵族权力的“知识垄断”,并且以此成为了贵族中的一员,以至于此后成为了“贵族世袭”的帮凶,根本不能作为打破“贵族世袭”的先驱。

真正打破“贵族世袭”的先驱,应该是法家,因为法家才是彻底打破贵族垄断的格局。【ps:注意是贵族垄断、而不是君主垄断,否则就变成墨家思想了。法家也是提倡维护君王统治的。】

如果说“礼制”的本质是“世卿世袭世禄”,那么“法制”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法制的本质,是通过“好利恶害”的人性,来建立新的稳固秩序。

“好利恶害”,这是齐国名相「管仲」提出的观点。

管仲曾经说过,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有利益在前边吸引他;打渔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渔的利益。

在此基础上,商君卫鞅也提出他的观点: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

这即是法制思想形成的最重要的依据,即通过制定相关的刑律,让国民自己“趋利避害”、避免去犯罪,人人遵纪守法,以建立新的稳定的国家秩序——它是具有一定强制意味的,但法律诞生的目的,却并非是为了惩罚国民,而是为了约束国民的行为,确立稳定的新秩序。

一旦确定了新的秩序,一切就能“有法可依”——因此为了使世人遵纪守法,法家的法令主张公平与公正,不允许任何人挑战法律的权威,因为一旦法律丧失权威,以法制创建的新秩序将彻底崩溃。

反对礼制,提倡法制,不法古,不循今,与时俱进,这即是法家思想的根本,也是《李悝法》所提倡的根本之一。

在此基础上,《李悝法》又确定了“食有劳而禄有功”、“赏必行,罚必当”的基本准则。

顾名思义,即「使付出辛劳的人得到食物,使有功劳的人能得到俸禄与赏赐」,这一项,即是《李悝法》对贵族世袭制度冲击最大的地方,也是魏国在三家分晋后的初期能迅速强大,吸引天下各国人才纷纷涌到魏国的最根本的原因——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除此之外,《李悝法》还主张“重农抑商”,提出“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

尽地力,即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强产量。

而“善平籴”,即《平籴法》,由国家控制粮食的购销和价格:政府在丰年以平价收购农民余粮,防止商贾压价伤农;在灾年则平价出售储备粮,防止商贾抬价伤民,杜绝“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的现象。

总而言之,《李悝法》,也就是李悝在位期间推行的魏国法令,的确是当时全面而又完善的,哪怕是如今,其实也并未落后。

足足一个大半个时辰左右,赵王何这才讲述完他对《李悝法》的心得。

其实这长达一个半时辰的讲述,总结下来只有寥寥几个字:李悝法,好!

当然,赵王何也讲解了《李悝法》究竟好在哪里,至少蒙仲听了之后是认同的。

继《李悝法》之后,赵王何又向蒙仲讲述了他对《商君法》的心得。

《商君法》,即商君卫鞅在秦国担任国相时推行的法令,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李悝编纂《法经》,但是,《商君法》与《李悝法》却有很大的区别。

这个区别,即「军功爵制」。

说起来,事实上《李悝法》中就有类似的法令规定,即「兴功惧暴」,即鼓励国民立战功,使不法之徒感到恐惧。

但《李悝法》的鼓励军功,只是给予有功之士相应的钱物、田地赏赐,而《商君法》的军功爵制,却是将军功与名爵联系在一起——这是「名田制」的雏形。【ps:名田制的雏形,即是军功爵制,汉朝的名田制,就是沿用于秦朝的名田制。但对于苛刻的秦法,汉朝的法令要宽松地多,可能是因为刘邦出身低贱,深知民间疾苦吧。】

而除了「军功爵制」,商君法又加强了“连坐”。

所谓连坐,即使本人未实施犯罪行为,但因与犯罪者有某种关系而受牵连入罪,事实上这项惩罚,早在夏周时期就已出现,但商鞅却是第一个专门给“连坐”立法的人,这也是秦国的政策被成为“暴政”的其中一个原因,因为实在太苛刻、太残暴。

而始作俑者的商君卫鞅,自己最后也死在这条规定上——秦惠王上位后,得罪了这位君主的商君卫鞅,从秦国逃亡,可沿途却没有一个秦人敢收留卫鞅,因为这些人都害怕受到连坐的处罚,以至于卫鞅最终被秦**队抓捕。

更惨的是,非但卫鞅自己死后还要在秦都咸阳被当众五马分尸,就连他的家人,亦因为连坐法,而被全部诛杀。

足足聊了两个时辰左右,蒙仲见时候也差不多了,便询问赵王何道:“君上,您认为我赵国要强大,当前应该怎么做呢?”

赵王何回答道:“合纵抗秦。”

不可否认,这的确是正确的主张,毕竟齐国现如今已经被赵国打趴下了,赵国的敌人就只有秦国,只要击败秦国,赵国就能称霸中原。

于是蒙仲又问道:“君上,以您看来,赵国若与秦国争战,有几分胜算?”

听闻此言,赵王何陷入了沉思,半响后这才说道:“大概……三成吧?”

蒙仲略有些意外地看了眼赵王何,好奇说道:“失去的两成胜算是?”

“秦国的「军功爵制」。”赵王何正色说道。

蒙仲点了点头,他认为,在刨除掉邦交方面的因此,单单比较秦国与赵国自身的强弱,秦国的军功爵制,确实是赵国无法匹敌的。

兼之重赏、重罚的军功爵制,使得秦国的士卒个个悍不畏死,以至于就沿用李悝法的魏国,都被秦国打喘不过气来,更何况是赵国呢?

要知道,李悝变法后的魏国,与商鞅变法后的秦国,都摆脱了“世卿世袭世禄”带来的隐患,使国家能集中大量的土地与金钱,用于军队。

可即便如此,魏国的军队还是很难击败秦**队,一方面有将领的关系,而另一方面,则是相关制度的面向性——魏国武卒的制度,只是针对魏国一部分士卒,也就是精锐军队;而秦**功爵制,却是面向全部秦国士卒甚至是平民、奴隶。

一个秦人打不过魏武卒,那么十个呢?

在军功爵制下,秦国有着源源不断的兵源,所有的秦卒,作战士气与勇悍程度基本上是差不多的,而魏国的魏武卒,却不能代表魏国所有的军队。

这就导致魏武卒虽然单个能力优秀于秦卒,但就整体而言,却无法彻底击败秦军。

除非魏国将所有的军队都打造成魏武卒——但这个花费,相信是魏国也承受不起的。

既然连魏国都难以抗衡秦国,赵国的制度就更不必多说了。

继魏相李悝变法后,齐相邹忌、韩相申不害、楚相吴起等纷纷在本国施行改革,罢黜礼制,确定法制,废除“世卿世袭世禄”,主张“食有劳而禄有功”,唯独赵国,至今都没有施行这方面相关改革——虽然赵主父推行了胡服骑射改革,但这项革新,并没有涉及到“世卿世袭世禄”的根本问题。

“……臣觉得,法令制度落后于当世,这或许才是赵国不敌于秦国的最大原因。”

蒙仲故意引导着话题。

“卿的意思是……变法?”

赵王何愣了愣,旋即脸上露出复杂的神色,继而深深看了一眼蒙仲。

那目光,让蒙仲隐隐有种错觉。

仿佛,对面并非是一位素来养尊处优、且仅仅只有十六岁的少年。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wap.xbiqugu,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