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天道小说网 > 历史 > 战国大司马 > 第24章:王欲兴兵伐国

战国大司马 第24章:王欲兴兵伐国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7 02:45:45 来源:香书小说

『PS:希望书友在养书时稍微花点时间给这本书投一下推荐票,非常感谢。』

————以下正文————

十月上旬,正值蒙氏族人在家族乡邑内的田地里收成完作物,正准备与葛氏、乐氏、华氏等几大家族共同举办射礼的时候,蒙氏一族的宗主蒙箪接到了来自商丘的召唤,命后者即刻前往商丘。

商丘乃是宋国的旧都,距离景亳并不远,大概五十里左右,此前宋国历代君主皆居住在那里,直到宋辟公时期,韩国攻入宋国,宋辟公便迁都「彭城」,此后接连两位逐君篡位的宋君「宋剔成君」与「宋王偃」,皆定都彭城,不再更改。

虽然当前商丘已不再是宋国的都城,但它却作为辅助“宋王偃彭城政权”而治理宋国的陪都,因此,每当宋王偃有什么政令发布时,往往都是通过商丘向宋国西部的城池颁布,因此蒙箪不敢耽搁,在得到消息后立刻坐马车前往商丘。

大概戌时前后,蒙箪这才坐着马车又回到了乡邑。

回到乡邑后,他立刻召见蒙荐、蒙羑、蒙蜚(fēi)等几位宗族内的长老,除此之外参与这次会议的,还有他的次子蒙鹜以及蒙羑的长子、蒙氏的家司马蒙擎。

待等众人都到齐后,蒙箪坐在主位上环视了一圈后,这才沉声说道:“今日我前往商丘,见到了「丌(qī)官大人」,当时方才得晓,丌官大人并不只是召见了我,还召见了葛氏、华氏、乐氏等附近一带家族的宗主……”

他口中的丌官大人,即是丌官氏当前的家主、商丘城如今的县令,丌官积。

丌官这个姓氏,最早可追溯到管理“笄礼”的官员「丌官」,他的后人因此为姓,称丌官氏。

曾经儒家圣人孔子在十九岁时迎娶的夫人,即出自宋国的丌官氏。【PS:笄礼,即年轻女子在十五岁时的“成人礼”,与男子的“冠礼”相对应。】

听到蒙箪这句话,在场众人不由地心神一紧,也隐隐感觉到这件事不同寻常。

果然,只见蒙箪在沉吟了片刻后,目视着在座诸位沉声说道:“丌官大人告诉我等,王欲兴兵伐国,叫我各家族召集族人,跟随王师征讨……”

一听这话,屋内众人面色顿变。

要知道,自据此近二十年前宋王偃称王起,而后几年他宋国接连发动了几场针对齐国、楚国、魏国的战争,虽然这三场战争全部取得了胜利,但宋国亦对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后来好不容易才出现了一位叫做「惠盎(àng)」的贤臣——即惠子(惠施)的同族子侄,说服宋王偃放弃穷兵黩武的攻伐,而改为以王道治国,宋国才由此渐渐稳定下来。

而惠盎也因此成为宋国的治国谋臣,直到如今仍然是宋王偃身边的心腹重臣。

可没想到仅过了十几年,宋王偃便又决定攻伐他国,这让包括蒙箪在内的在场所有人都感到忧心忡忡。

在沉默的半响后,蒙虎的祖父、蒙氏一族前家司马蒙羑沉声问道:“欲伐何国?”

蒙箪回答道:“滕国。”

“滕国?”

屋内众人相互瞧了一眼,皆暗自松了口气。

他们最担心的,即宋王偃像当初那般不顾一切地对齐、魏、楚那等强国开战。

中原历来只有以强凌弱,即强国攻伐弱国,但在宋国,却不乏以弱伐强的事迹,比如宋襄公时期宋国曾与楚国称霸,再比如现今宋王偃时期,宋国接二连三攻伐齐国、楚国、魏国,风头可谓是一时无二。

不夸张地说,除了宋国,当代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胆敢同时与齐、楚、魏三个大国交恶。

就算是此时极为强势的西垂秦国,也照样要用张仪施行一系列「连横亲秦」的策略,才分化中原各国的联盟,尤其是「齐楚魏」三国联盟。

“滕国,乃姬姓之后吧?今君主欲伐滕国,难道就不担心……落人口实吗?据我所知,滕国并无失德之处,也并未冒犯我宋国。”

在沉默了一阵子后,长老蒙蜚皱着眉头说道。

不错,当年周王室分封诸侯,总共分了七十一国,其中姬姓子孙的封国最多,有五十三国。

但随着岁月的变迁,这些诸侯国亡的亡、灭的灭,所剩无几,最耳闻能详的,莫过于齐、楚、燕、韩、赵、魏、秦、卫、鲁、宋国等十几个国家。

而在这些诸侯国当中,宋国的地位最特殊、也最尴尬,因为它虽然是周王室册封的诸侯国,但却是殷商之后,殷商,那可是被周王室攻灭的国家。

而滕国,它亦是姬姓之后,其始祖乃周文王姬昌的第十四个儿子「姬绣」,周武王姬发的弟弟,谥号滕文公。

现如今,宋王偃欲兴兵伐滕,这无异于殷人伐周人,这是很容易落下口实的。

或许有人会说,宋国曾经非但攻打过郑国、甚至还吞并了曹国,郑国与曹国,也皆是姬姓诸侯。

但事实上这是不同的。

郑国,自从郑庄公起,就跟周王室关系恶劣,且郑国在「晋楚争霸」期间,在晋国与楚国之间摇摆不定,因此它在长达百余年时间内,投晋被楚打、投楚被晋打,以至于后来郑穆公索性破罐破摔,制定了「唯强是从,晋来从晋、楚来从楚」的墙头草策略,总算是在晋楚争霸中勉强存活了下来,这国运也是艰难。

说得难听点,郑国当时就是个受气包,且由于郑国“不法先王、不尊周室”,它被攻打在儒家子弟看来简直就是大快人心——这岂非就是“不尊礼制”的下场么?

而曹国呢,它则是因为自己作死。

在曹悼公时期,作为中原霸主的晋国逐渐衰弱,曹国越发想摆脱晋国的控制。

当时曹悼公信赖一个叫做「公孙彊」的臣子——据说这个公孙彊很擅长捕捉飞禽,因此得到曹悼公的器重,被封为「司城(司空)」。

公孙彊向曹悼公提出了一个所谓称霸的策略,得到了曹悼公的认可与支持。

然后,曹国就断绝了与晋国的关系,并且派兵攻打宋国,结果派出去的军队被宋国击败,并且宋国还派兵反攻曹国。

本来在宋国与曹国的矛盾中,晋国本来就偏袒宋国,毕竟宋国自宋襄公称霸中原失败后,便转而支持晋国、抗拒楚国,是晋国压制楚国的坚实盟友,不像曹国曾几次投降于楚国。

而这次曹国自己作死,晋国干脆连调解的使者也不派了,任凭宋国吞并了曹国。

所以说,宋国攻伐郑国与曹国,其实都有当时的中原霸主晋国在背后撑腰,且又名正言顺,当然不会遭到世人的指责。

但这次宋王偃准备攻伐滕国,滕国既没有失德之处,又没有得罪宋国,在没有任何大义的情况下贸然攻伐滕国,在道义上就站不住脚。

更要命的是,滕国是儒家当今的圣贤「孟子」试图重新恢复“井田制”的试验国,也是目前中原诸侯中绝无仅有的仍在沿用“井田制”的国家,宋国无端攻打滕国,势必因此得罪儒家。

再加上没有像“晋国”那样的强国给宋国撑腰,总而言之,宋国攻伐滕国,后果不堪设想。

“惠盎怎么会坐视君主做出这样的决定?”蒙荐难以置信地说道。

在他看来,主张“王道”、推崇“德治”的惠盎,不应该会坐视宋王偃做出这样糊涂的决定啊。

听闻此言,蒙箪皱着眉头说道:“此事我亦询问过亓官大人,据亓官大人所知,不知什么缘故,惠盎已被免去了相位,如今担任国相的,乃是一名叫做「仇赫」的人。亓官大人猜测,可能就是这个仇赫,教唆大王攻伐滕国。”

“仇赫?”

屋内众人面面相觑,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

虽然心中有诸般不愿,但君命不可违,除非蒙氏一族企图谋反,否则,他们就必须听从宋王偃的王命,派出族人跟随王师作战。

想了想,前家司马蒙羑问道:“宗主,不知彭城要求我诸家族出兵多少?”

“十乘之兵!”蒙箪面无表情地说道。

听闻此言,屋内诸人顿时面色大变。

乘,乃是当代的一种兵制。

通常所说的「一乘之兵」,即是以一辆战车为核心的一个步兵编制,包括三名立于战车上作战的「甲士」以及七十二名普通的步卒,总共七十五人——在那三名甲士中,由一人担任「车吏」指挥作战,蒙仲的祖父蒙舒与父亲蒙瞿,生前就一直担任「车吏」。

一乘之兵是七十五人,那么十乘之兵就是七百五十人,也难怪屋内的众人面色大变。

当然,虽然彭城要求像蒙氏一族这样的大家族每家派出十乘兵力,但也应该并非是实数,假如蒙氏派出个七八乘兵力,其实也不会遭到处罚。

并且,这些派出去的族兵,也并非个个都要求蒙氏子弟,比如用家奴、流民抵数,其实也是允许的,否则的话,蒙氏一族族内的男丁都不足七百五十人,如何能派出十乘之兵?

然而反过来说,蒙氏一族也不能全部都用家奴、流民充数,最起码得有一半得是蒙氏子弟,否则的话这支族兵就几乎没有丝毫的战斗力。

“在族内各户摊派吧,最起码凑出两百名族人,余下的,便用家奴、流民充数。”

在交代完后,蒙箪叹息着说道:“蒙擎,你是家司马,这件事就由你来负责。”

“是,宗主。”蒙擎抱拳应道。

片刻后,长老蒙荐拄着拐杖徐徐走出宗族的祖屋,满脸忧愁之色。

他蒙氏一族,如今总共也就只有两百余户族人,眼下宗主要求聚集两百名族人,平摊下来也就是说每户都要有一人从军,包括他一家,也包括蒙伯、蒙仲兄弟那一家……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wap.xbiqugu,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