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天道小说网 > 历史 > 战国大司马 > 第379章:夜袭【二合一】

战国大司马 第379章:夜袭【二合一】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7 02:45:45 来源:香书小说

就当白起在函谷关上考验王龁时,蒙仲也已率领着魏、赵、韩三军撤回了道中大营。

此刻魏、赵、韩三军的情绪怎么说呢,完全没有战斗失利的沮丧与懊恼,几乎普遍都是感觉莫名其妙。

毕竟就当时的战场而言,非但赵军与韩军重新杀回战场,且河东军与方城军也并未出现严重的失利,在一般人看来,这场仗完全还有的打,谁也明白作为主将的郾城君蒙仲为何下令撤兵。

不得不说,倘若换个一人作为主将,相信这会儿魏、赵、韩三军的士卒们恐怕就会开始质疑主将的能力,但对于蒙仲,魏、赵、韩三军还是颇为信赖的。

河东军与韩军就不必多说了,蒙仲在伊阙之战时率领残兵绝地翻盘,且助韩国夺回了宜阳与新城两座城池,在魏韩两军士卒心目中早已坐实了骁将的位置,而赵国的军队——说实话,蒙仲在赵国的名声可能不会太好,因为他曾是公子赵章的部下,属于叛军的一员,但这位“叛将”的能力,相信赵国的兵将们也不会去质疑,毕竟在当年的赵国内战,在王师被叛军压着打的期间,蒙仲与庞煖便是叛军的两员大将,前后击败阳文君赵豹、奉阳君李兑、安平君赵成,杀得王师节节败退,缩回邯郸,险些连王都邯郸都被叛军攻破,若非最后叛军方的大将牛翦倒戈,那场内战最终无疑将会由叛军的胜出而告终。

既然主将的能力无可挑剔,三军士卒们自然便开始琢磨这位郾城君之所以撤兵的原因,在撤军途中议论纷纷,有的说是蒙仲意识到了函谷关的守军兵力超乎预期,有的说是当时河东军与方城军已出现了溃势,总之争论了半天也没有得出什么经得起推敲的结论。

撤回道中魏营后,廉颇、晋鄙、韩足三人解散军队,旋即不约而同地朝着主将的帐篷而去,显然他们也想从蒙仲口中询问出撤兵的真正原因。

不得不说,看廉颇、晋鄙、韩足三人此刻的模样,就能清楚看出他们三人不同的作战方式。

先说韩足,虽说不能说他此刻身上的甲胄依旧光鲜亮丽,但确实并没有太多的血迹,显然韩足并不是一位统率士卒厮杀在最前线的将领;反观廉颇与晋鄙二人,确实遍体殷红,尤其是晋鄙,当时下战场的时候,仿佛是从血池中捞出来似的,浑身上下都在滴着鲜血,别说敌卒了,就是己方的士卒看到这么位猛士,心底怕也是有一丝凉意。

巧合的是,因为目的地相同,廉颇、晋鄙、韩足三人在距离主将帐篷不远的地方碰到了。

当时下意识地,廉颇与晋鄙二人便相互盯着猛瞧,待看到廉颇身上鲜血凝固而成痂,明显不如自己浓厚时,晋鄙的脸上便露出了得意而鄙夷的笑容:“这不是赵国的猛将廉颇廉司马嘛?听说贵军今日被对面一个叫做孟轶的秦将率军击溃了?”

廉颇可不是那种逆来顺受的人,听到嘲讽,立马反唇讥笑道:“晋司马哪只眼睛看到我军被秦军击溃了?要不是那个叫做孟轶的秦将率军偷袭,要不是郾城君命我后撤,重整军势,孟轶也好,王龁也罢,廉某通通把他宰了……话说回来,晋司马在战场上那么许久,却是连自己面对的秦将名讳也不得而知吧?”

“……”晋鄙闻言面色微变,毕竟此刻的他,确实还不清楚他当时面对的秦军的军将身份。

在旁,韩足孤零零地站着,很是尴尬地看着廉颇与晋鄙在那相互嘲讽。

晋鄙奚落廉颇的话,固然让韩足感到很尴尬,毕竟韩军当时与赵军的情况差不多,都是因为太过于专注王龁军,而遭到了秦将仲胥的偷袭,以至于此刻当晋鄙嘲讽廉颇时,韩足亦感觉莫名的尴尬。

然而,却还有比这更尴尬的,那就是廉颇根本不用“韩军也遭到了秦军偷袭你凭什么只说我军”这样的话来反驳晋鄙,这让韩足感觉……唔,很难受,就跟此刻虽然站在一旁,但廉颇与晋鄙却跟没看到他似的、只顾着彼此争吵一样,很难受。

这不是完全被忽视了嘛!

眼瞅着廉颇与晋鄙二人越吵越凶,大有一言不合大打出手的架势,别说在旁的魏、赵、韩三军士卒战战兢兢,不敢上前劝说这两位猛士,就连韩足也不敢干涉。

好在这个时候,乐进与其佐司马於应如果这边,笑着打了圆场:“两位、两位,怎么了这是?”

转头看向乐进的第一眼,晋鄙便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眼乐进与於应甲胄上的血迹,不得不说,乐进与於应二人甲胄上的鲜血也很浓厚,但终归还是比不上晋鄙。

见此,晋鄙心下暗暗称赞了一句:乐司马与於佐司马亦是两位猛士。

称赞之余,他故作不在意地说道:“没什么,不过是有些人光嘴上有能耐……”

廉颇闻言大怒,伸手就要揪住晋鄙,却被乐进与於应二人拦下,好说歹说,才让廉颇与晋鄙停止这种有些幼稚的彼此针对。

总而言之,好不容易平息了一场闹剧,乐进、於应也准备离开。

见此,晋鄙随口问道:“乐司马,於佐司马,两位这是去向郾城君覆命么?正好可以通行。”

没想到听了这话,乐进却愣了一下,旋即笑着说道:“这个不急吧?反正今日之战本就是提前计划好的,期间也没出现什么意外,在我看来也无需上禀什么。”

“那两位这是……”

“哦,我跟於应就是回各自帐内取一套换穿的衣物,然后准备到附近的河流找个地方洗刷一下。”说着,乐进拉了拉甲胄,脸上露出了一阵难受的表情。

也难怪,毕竟他此刻全身到处是鲜血参杂着汗水,黏黏糊糊,要不是乐进多年征战早已习惯,换做一般平民恐怕早已恶心地吐出来了。

『洗刷身体?而不是覆命?』

廉颇与晋鄙对视一眼,有些不能理解,毕竟按照常理,战后向主将覆命这不是常识么?

至于甲胄上的鲜血,那不是正好用来炫耀勇武么?

可能是见廉颇、晋鄙、韩足三人皆露出了古怪的表情,乐进笑着说道:“相信我,先去找地方洗刷一下,然后再去向阿仲覆命不迟……不说了,我先走一步,身上黏黏糊糊的,让我浑身不自在。”

说罢,他招呼着佐司马於应,与晋鄙、廉颇、韩足三人告别了。

看着乐进与於应二人离去的背影,晋鄙、廉颇、韩足三人面面相觑,韩足还好,但晋鄙与廉颇就忽然觉得他们方才相互炫耀身上干血块厚度的做法着实有点蠢。

更糟糕的是,经乐进那么一说,廉颇与晋鄙二人都开始强烈感受到了那股黏黏糊糊的感觉,更别说他们的甲胄上,其实挂着些许碎肉、血筋之类的东西。

“要不,咱们三人也找个地方先清洗一下,换身干净的衣物,再去向郾城君覆命?”韩足有些犹豫地建议道。

听闻此言,晋鄙与廉颇二人不约而同地对视了一眼,但谁都没有说话。

仿佛他们二人,这是在等着对方率先开口。

见到这一幕,韩足顿时就明白他的提议算是白费了:“算了算了,还是先向郾城君覆命吧,但愿两位身上刺鼻的血腥味,不至于熏到郾城君。”

片刻后,由于晋鄙与廉颇谁也不肯率先开口,以至于他俩与韩足最终还是出现在了蒙仲的帐篷中。

正如乐进所说的,虽然蒙仲帐外的近卫们皆用非常敬佩的目光看向浑身是血的晋鄙与廉颇二人,但也有近卫善意地提醒他俩,提醒晋鄙与廉颇不妨先去洗刷一下身体与身上的甲胄,毕竟二人身上的鲜血确实太过于浓郁。

就连蒙仲,在看到浑身是血的廉颇与晋鄙二人后,亦是愣了一下,继而会做人地顺势称赞晋鄙与廉颇二人的勇武。

至于晋鄙与廉颇二人身上的鲜血与血腥味,蒙仲倒不是很在意,毕竟他也是从士卒升上来的,岂会没见过血?

随后,晋鄙与廉颇便向蒙仲询问了之所以撤兵的原因。

蒙仲很坦率地解释道:“为了不提前爆发决战。”

说着,他用略带责怪的语气对晋鄙说道:“晋鄙,我知道你很勇猛,堪称我军中第一猛将,但今日你的做法,却险些叫我军与秦军爆发一场两败俱伤的决战……”

不得不说,假如换一个人说这话,晋鄙的面色怕是立刻就沉下来了,但鉴于这话是蒙仲所说,晋鄙倒也没有动怒,他只是有些不解:“在下不明白……相比较我军强攻函谷关,秦军出动出城与我军厮杀,这不是更好么?”

在旁,廉颇亦是微微点头,显然他也认可晋鄙这番话。

听闻此言,蒙仲也不禁有些犯难,毕竟有些事,廉颇与晋鄙并不知情,且蒙仲也不打算告知他们。

要知道,廉颇与晋鄙都属于是那种一根筋的倔强性格,倘若蒙仲在这里对他俩透露,透露齐军与燕军有可能在这次联合讨伐秦国中做什么小动作,以廉颇与晋鄙二人那藏不住心事的性格来说,保准明日一早全军上下就全知道了,到那时候,联军的内部岂不是更加糟糕?

说到底,似蒙仲、奉阳君李兑、暴鸢几人之所以假装不知齐军的意图,一方面是为了营造出魏、赵、韩、齐、燕五国团结讨伐秦国的假象,对秦国施加压力,另一方面,他们也未尝放弃拉拢齐燕两军——至少在这次讨伐秦国的战争中,魏、赵、韩三国还是需要齐燕两军出力的。

在这个前提下,有些事就注定不能摆在台面上说,更不能轻易撕破脸皮,否则这次五国伐秦的战争,岂不是要立刻半途而废?

考虑到这些,蒙仲想了想,对晋鄙、廉颇、韩足三人解释道:“相信你们三人其实也知道,此番讨伐秦国,我魏、赵、韩三国才是主力,齐国只不过畏惧我三晋联合,害怕我三晋追究其自封东帝的行为,这才勉为其难派出军队协同我三晋讨伐秦国,其实这并非齐国的本意。至于燕军,自赵主父过世后,燕国便从此以齐国马首是瞻,齐国靠不住,燕国也未必靠得住。而你们三人所率领的军队,乃我三晋的精锐,倘若早早在与秦军的交战中损失惨重,那这次讨伐秦国,怕也是要中途夭折了……”

听到这个解释,晋鄙、廉颇、韩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毕竟这个解释还是说得通的,他们三人麾下的军队,确实是魏、赵、韩三国的精锐。

“至于其他……”蒙仲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稍微透露一下,以证明他对晋鄙三人的信任:“其实我联军目前,内部也有些小小的问题,这件事奉阳君与暴帅也知道,但眼下还不是揭开的时候。……至于是什么问题,暂时就不方便对你们三人透露了,请见谅。”

肯定就是齐燕两军的问题咯。

晋鄙、廉颇虽然性格有些冲动、鲁莽,但人却不傻,一听蒙仲委婉的解释,就猜到肯定是齐燕两军有什么小动作。

不过既然蒙仲并未向他们言明,那就表示这件事比较严重,至少并非他们这个层次的将领可以知晓的,是故晋鄙、廉颇、韩足三人倒也识趣地不再追问。

但放弃追问之余,晋鄙又对攻打函谷关一事提出了疑问:“在下明白郾城君的意思了,郾城君希望我军能在打下函谷关的同时,减少我军的伤亡,可……在下觉得,怕不是那么容易。”

在旁,廉颇微微点了点头。

他很认同晋鄙的这个观点。

蒙仲这个人作为主帅,廉颇确实很放心,毕竟蒙仲确实很尽责,不至于会做出保全己**队、让别**队去牺牲的这种行为,但同时廉颇也认为,蒙仲的用兵方式太过于……仁慈了,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在减少己方伤亡的情况下攻下函谷关?这种事怎么想也不太现实吧?

想了想,廉颇觉得有必要稍稍提醒一下蒙仲:“郾城君……你对我赵军的体恤,廉颇佩服之余亦颇为感谢,不过在下认为,我军的将士们亦做好了战死沙场的觉悟,就拿今日这场仗来说,在下其实觉得……我赵军完全有可能应付……且我也认为晋司马方才的观点并无错误,与其叫秦军死守函谷关,使我方被迫强攻那座雄关,我认为野外决战其实对我方更为有利……”

看着廉颇与晋鄙二人可认真的模样,蒙仲不禁有些好笑。

他其是会看不出来,这两位猛将这是变相地抱怨他蒙仲打仗过于软弱呢。

于是他笑着安抚道:“好好,下次一定让两位杀个痛快。”

得到了蒙仲的承诺,廉颇与晋鄙也是心满意足,不久后便与韩足一同离开了兵帐,各自洗刷身上的鲜血去了。

而蒙仲,此时则独自坐在兵帐内,思考后续的策略。

正如白起所猜测的那样,尽管晋鄙当时激进的做法险些提前爆发了联军与秦军的决战,让蒙仲当时也捏了把冷汗,生怕白起一怒之下遣尽关内所有的军队,让他麾下的联军蒙受沉重的战损。

放弃城壁的优势又怎样?只要借助兵力上的优势将他蒙仲的军队一口吞掉,待奉阳君李兑率领主力来攻时,也完全来得及死守,没必要过于忍让。

但秦军的忍让,则让蒙仲意外地估算出了函谷关的大致兵力——撑死不到十万军队。

毕竟兵力再多一些的话,白起完全有底气提前引发决战。

秦军十万,联军二十五万,倘若说此前秦军拥有函谷关的城壁优势,联军未必能取得胜利,那么在蒙仲拿出投石车后,秦军的胜算其实已经微乎其微了。

是的,正如白起所猜测的那样,蒙仲眼下已根本不把函谷关放在眼里,他真正在意的,确实是那条蜿蜒狭隘且长达十五里的函谷道。

简单地说,函谷关他已有把握攻陷,但如何通过那条十五里长的函谷道,这却让他束手无策,毕竟这条谷道对秦军的优势太大,比函谷关还要大。

倘若他联军轻视这条函谷道,贸然深入,这条函谷道未必不能葬送掉他二十五万联军。

有没有办法绕过这条函谷道呢?

但遗憾的是,至今为止,负责在这一带搜寻僻路的蒙虎、华虎二人,却迟迟没有找到别的可通往函谷关背后的小路。

似乎函谷关,就是他联军唯一能够攻入秦国腹内的道路。

这就很麻烦。

当晚,蒙仲枕着双手躺在草榻上,依旧苦苦思考着突破函谷道的办法,比如利用绳索,叫士卒们攀上函谷道两侧的山体。

但问题是据他所知,函谷道两侧的山体,高低起伏并非平地,且到处是沟壑、断壁,根本无法通行,纵使士卒们能爬上去,也无法援护友军突破整段长达十五里的函谷道。

就当蒙仲正在苦苦思索之际,他忽然听到营地东北方向传来了一些嘈杂声。

起初他没有在意,毕竟魏、赵、韩三军士卒彼此也少不了会发生一些摩擦,这种事交给三军的将领们彼此协商解决就够了,无需他这位前军大将出面,否则反而不好化解。

但渐渐地,蒙仲就感觉不对劲了,因为那个声音久久不绝,甚至有些越演越烈的意思。

秦军夜袭?!

脑海中猛然闪过一个念头,蒙仲翻身下了草榻,快步走到帐外。

此时他下意识看向函谷关的方向,却见函谷关方向寂静一片。

会对他联军发起袭击的,唯有秦军,但从眼前的情况来看,似乎夜袭的秦军并非来自函谷关,而是来自……

背后?

看了看遭受袭击的东营区与东北营区,蒙仲若有所思。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wap.xbiqugu,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