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天道小说网 > 历史 > 战国大司马 > 第63章:孟子

战国大司马 第63章:孟子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7 02:45:45 来源:香书小说

说实话,对于儒家当代的掌门人物孟子,蒙仲还是颇为好奇的,但很可惜的是,此刻他坐在两三百名儒家门徒的后面,根本看不到孟子的面容,这让他只能暂时收起对孟子的好奇,静静听着后者的讲述。

“……昔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干不干?)

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

禽子曰:假济,为之乎?(假使能的话,你愿意吗)

杨子弗应。

可见,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翟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杨子主张的是‘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的,而墨子主张‘兼爱’,只要对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头顶、走破了脚板,他也是甘心情愿的。)”

在蒙仲的倾听下,有一个苍老的声音平稳地讲述道。

『唔?』

蒙仲微微一愣。

此时孟子所讲述的,是「杨朱」与墨子的得意弟子、且墨家第二代钜子「禽滑(gǔ)厘(xī)」的一则对话。【PS:即“一毛不拔”典故的由来。】

他当然知道孟子所说的「杨朱」是何人,那也是他道家的代表人物,主张“贵己”、“为我”,哪怕已经死去三四十年,但他的思想仍然影响着世人,跟蒙仲的恩师庄子这位“其思想不被世俗所接受”的道家圣贤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但是不可否认,孟子其实有歪曲杨朱思想的地方。

蒙仲看过他道家圣贤列子所著的《列子》,书上也记载着这段杨子与禽子的对话。

但是,杨子并不是被禽子说得哑口无言,而是不屑于回答。

因为在《列子》中,这段对话还有后续——孟子只是截取了前一段而已。

按《列子》所述,当时杨子不屑于回答,但他的弟子「孟孙阳」则反问禽子:如果让你的肌肤受到些许损害但给你万金,你愿意么?

禽子表示可以。

孟孙阳又问:若使你断一肢,却给你一个国家,你愿意么?

禽子默然。

此后孟孙阳又问:若割掉你的首级却让你得到天下,你愿意么?

禽子哑口无言。

最后孟孙阳对禽子说道:一根毛比肌肤微小,肌肤比一肢微小。然而,积一毛以成肌肤,积肌肤以成肢体,虽然一根毛只有身体的万分之一,但你为什么要轻视它呢?

禽子哑口无言。

是的,被说到哑口无言的,其实反而是墨家第二代钜子「禽滑厘」,而不是杨朱。

而此刻,孟子只截取了前半段,仿佛显得杨朱被禽子说得哑口无言似的,这或许瞒得过在场其他人,却唯独瞒不了蒙仲这位道家弟子。

随后,在孟子讲述完这段对话后,陆续出现很多声音批判杨朱的思想,斥责后者的思想“自私自利”。

说实话,蒙仲稍稍有点为杨朱感到委屈。

因为杨朱的思想,根本不是“自私自利”的思想,而是“不利天下、不取天下”,即主张在不侵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使天下变得更好,反过来说,倘若使天下变得更好的前提居然是需要一个人损失利益,这样的世俗又怎么能称作“好”呢?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要爱惜,保持自我的本性,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侵害他人的利益,但也不必为了“使天下变得更好”而牺牲自己的利益,这才是杨朱「贵我」思想真正想要表达的:如果人人都不拔一毛而利天下,也不贪天下大利而拔自己一毛;人人都各自为自己,而不侵犯别人,这样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

而如今,杨朱的思想却被歪曲成“一毛不拔”的吝啬、自私自利,而且还是被孟子这位儒家的掌握门歪曲成这样,说实话,这让蒙仲对儒家、对孟子的印象一下子就跌落了。

不过,蒙仲并没有出面揭穿的意思,原因很简单,一来这是各家学术之间的攻歼,他的老师庄子也曾夸大儒家的害处,各学派间的相互攻击,这在当代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二来嘛,庄子不喜欢杨朱。

是的,同样是道家思想的继承者,庄子非常不喜欢杨朱的思想。

庄子觉得,如果人人都将「贵己」作为准则,去做那些「不损害自己利益而使天下获利」的事,就会助长人的“区别心”,而区别心正是人损人利己的前提,这谈何「不取天下」?

因此杨朱思想不过是虚伪的歪门邪说、旁门左道。

『……还是当做没听到吧。』

听着诸儒家弟子批判杨朱思想,蒙仲暗暗想道。

没有理由为了维护杨朱思想,让自己的老师庄子因此发怒对不对?

想到这里,蒙仲就索性装作没听到,继续听着孟子讲述经义,或者批判杨朱思想。

或许有人会觉得,孟子用墨家思想去攻击杨朱思想,难道是觉得墨家思想更好么?

怎么可能!

仅片刻工夫后,孟子就开始攻击墨家思想了,比如墨家的“兼爱”主张。

据孟子所言,杨朱思想主张人人为己、这是不要君主的言论,而墨家的“兼爱”思想呢,则是不要父母。

儒家与墨家都提倡“爱”,其中儒家主张“爱有等差”,比如对君主的爱,对父母的爱,对圣贤的爱,对普通人的爱,这都是存在区别的,也理应当存在区别。

而墨家的“兼爱”思想,则提倡不分等级、不分厚薄亲疏,对待亲人与对待外人应当一样,对待君子与对待普通人也应该一样,因此孟子攻击墨家思想是“不要父母”的邪说——你像对待父母那样对待外人,你将父母摆在什么位置呢?

是故,孟子狠狠地批判了墨家的兼爱思想,指责“兼爱”是一种不要父母、不要君主的邪说,而不要父母、不要君主的人,就是禽兽——可以说,批判地非常狠。

随后孟子又说,当今世上,充斥着杨朱与墨翟的思想,人们要么倒向杨朱的思想,要么倒向墨翟的思想,但这两者都是不可取的,唯一可取的,便是孔子的思想。

孔子的学说不发扬,就是用邪说欺骗百姓、阻止仁义的施行。

而仁义被阻止,就是放任野兽去吃人,人们也将互相残食。

似这种一家之言,蒙仲姑且也就听听,并且他还听得挺欢乐的,反正儒家批判的杨朱思想与墨家思想,跟他又没有什么关系。

待孟子“喷”完杨朱思想与墨家思想后,他便开始讲述他的“王道”、“仁政”思想。

孟子所提倡的王道,即以仁治国,仁即仁政,即希望君主宽厚仁慈地对待治下的子民,首先要使“民有恒产”,即子民拥有属于自己的财富,且君主要保护子民的财富不容许遭到侵害。

在“民有恒产”的基础上,孟子又主张轻徭薄赋,减少人民的负担,总结下来,即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说实话,对于这些观点,蒙仲还是非常认可的。【PS:此时的儒家,还不是统治阶级的工具。】

待随后诸弟子提问时,有孟子的普通弟子提到了滕国,他询问孟子道:“夫子,我听说滕国是以仁政治国的国家,为何会沦落被宋国攻伐的下场?这是滕国的失德,还是宋国的失德?且齐国作为强国并未派人调和两国的阵仗,这是否也是失德的体现呢?”

听到这话,蒙仲低声对惠盎道:“这个人如果是孟子的弟子,恐怕要被除名了。”

惠盎苦笑一声。

但事实上,孟子并没有生气,他只是诚实地说道:“滕国被宋国进攻,只是因为滕国国小而已。以大吞小,以强凌弱,这是礼乐崩坏造成的结果。”

随后,孟子再次重申了“效法先王”、“施行仁政”的必要。

而在这基础上,天下各个学说都成为了被孟子那些弟子指责、攻击的对象,唯独没有庄子的思想。

说起此事,蒙仲亦稍稍感觉有点尴尬,因为他的老师庄子虽然是当代的道家圣贤,但他的思想却并未被广泛传播,在当代根本谈不上什么显学,理所当然,自然也不会被儒家所攻击——因为没有必要。

然而就在蒙仲这样认为的时候,却又听孟子有弟子问道:“宋国攻伐滕国,我儒家前往劝说宋王,但宋国的道家大贤庄周却无动于衷,坐视宋军进攻滕国,夫子您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听到这话,孟子皱了皱眉,因为孟子其实是挺尊敬庄子的。

就在这时,在纵列的席位中有人轻笑道:“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哪里会留心宋滕两国的战争,且这场战争又会使多少无辜之人受难呢?”

听闻此言,在场的儒家弟子们皆轻笑起来。

这阵笑声听在蒙仲耳中,极其刺耳。

他当即冷笑道:“在你们儒者歪曲诸家经义、以巧伪之说迷惑世人时,难道天下就能因此少了纷争么?可笑!”

“……”

顷刻间,笑声戛然而止,在场诸人纷纷转头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终于在横向坐席的最后一排,看到了横眉冷目的蒙仲,以及其身旁面色有些尴尬的惠盎。

『是惠盎啊,以及……此子方才说巧伪?莫非是庄子的门徒么?』

孟子微微睁开眼睑,看了一眼远处的蒙仲,眼眸中闪过一丝惊讶。

因为据他所知,宋国的大贤庄子,近二十年来从未收任何一人为弟子。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wap.xbiqugu,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