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天道小说网 > 历史 > 战国大司马 > 第72章:前往赵国

战国大司马 第72章:前往赵国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7 02:45:45 来源:香书小说

到了三月后,寒冷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则盎然的春色。

邹国的驿卒,只用了二十日的工夫,便将孟子的回信送到了景亳,再由景亳蒙氏一族的族人,送到了庄子居。

当时庄子亦在向蒙仲等诸弟子讲述《宋子》的精要,便见庄伯表情古怪地走入了屋内,在对庄子低语了几句后,将一封竹简递给了后者。

看到竹简内的内容,庄子亦气地吹胡子瞪眼,他亦终止了当日的授业,挥笔疾书写了一封书信,叫人送还给孟子。

恐怕谁也没有想到,邹国的儒家圣人孟子,以及宋国的道家圣人庄子,借助竹简书信的往来,开始了隔空对骂,庄子骂孟子“盗丘”,孟子骂庄子“蔽周(即讽刺庄周受蔽于天而不知人)”,你来我往不亦说乎。

渐渐地,蒙仲等弟子发现庄子更精神了,而那边孟子的弟子们,亦渐渐发现老师最近精神抖擞,然而,谁也不知究竟发生了什么变故。

大概是四月中旬,惠盎从彭城来到了商丘,然后再从商丘来到了庄子居。

不得不说,当惠盎亲自来到庄子居后,别说蒙仲,就连武婴、向缭、穆武、蒙遂等其余庄子的弟子们,亦忍不住心中的激动,谁让惠盎在宋国的名声实在太响亮呢。

值得一提的是,当惠盎亲耳听到庄子开口说话时,他亦愣了半响,跟当初蒙仲的反应一模一样。

然而,似乎庄子对惠盎却有诸般不满的样子,态度很是冷淡。

在彼此坐下之后,庄子第一句话就是指责惠盎:“惠盎,你带老夫的弟子去见孟轲做什么?”

看着庄子板着脸生气的模样,惠盎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来。

他当然知道孟子有心收蒙仲为儒家记名弟子,为此还赠送了半部《孟子》——除蒙仲以外,谁能有这待遇?

因此,当初孟子将信托付给惠盎时,惠盎就猜到庄子便因此而动怒,毕竟据他所知,庄子对儒家的印象是很差的。

他笑着解释道:“夫子息怒,晚辈只是想让阿仲增涨些见识而已。”

庄子闻言冷哼一声,不悦地说道:“在孟轲那边能增涨什么见识?巧伪的见识么?”

好说歹说,庄子这才逐渐平息心中的愤怒,继而询问惠盎的来意。

见此,惠盎看了一眼坐在旁边的义弟蒙仲,恭谨地对庄子说道:“是这样的,大王欲遣大夫「李史」前往赵国,敦促赵王攻伐中山一事,晚辈与李史大夫有些交情,若是阿仲愿意趁此机会到赵国去看看瞧瞧,晚辈亦能为他安排。”

听闻此言,庄子的面色缓和了下来。

他必须承认,惠盎对待他弟子蒙仲确实真心,问题是,是否要让蒙仲这名弟子跟去赵国增涨见识呢?

若换做在一年前,恐怕庄子会竭力反对,但不可否认,弟子蒙仲在去了一趟滕国后,他的一些想法上的改变让庄子颇为惊讶,尤其是蒙仲能忍住自己的“痛快”而放弃亲手杀死滕虎。

就在庄子犹豫时,惠盎劝道:“夫子,晚辈以为,似阿仲这些年轻人,应当趁着年轻出去闯荡,增涨些见识,一家之言,怎么及得上百家之言呢?”

庄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转头问蒙仲道:“阿仲,你怎么认为?”

蒙仲当然想到赵国去看看瞧瞧,闻言小心翼翼地说道:“倘若夫子允许的话……”

庄子点点头说道:“出去见识见识也好。”

见此,惠盎高兴地说道:“既然如此,晚辈便立刻写信给李史大夫,请他前往赵国时,到景亳这边转一圈。”

次日,趁着等待士大夫李史的时候,蒙仲遵从族内的意思,将义兄惠盎请到了乡邑,由宗主蒙箪率领族人设宴盛情款待这位他宋国的治国谋臣。

在筵席中,宗主蒙箪与长老蒙荐、蒙羑等人,亦得知了惠盎的来意,一边感慨蒙仲运气不浅,一边暗自思量。

至于思量什么,自然就是“迁族”。

当然,这里所说的迁族,并不是说将族人全部迁到别的国家去,而是指迁一部分族人,也就是所谓的狡兔三窟——倘若宋国这边因为战争而导致家族面临倾覆的危险,蒙氏一族还能投奔别的国家,这样就不至于让整个家族都因此覆亡。

而赵国,在蒙箪、蒙荐、蒙羑等人看来,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首先,赵国是宋国的盟国,纵使他蒙氏一族将一部分族人迁到赵国,宋王也不至于会开罪他们——当然,前提是有正当的理由。

其次,赵国是现如今冉冉升起的强国,虽说世人仍普遍觉得当世最强的国家乃是齐国与秦国,可又有几人知晓,赵国在约十年前曾干涉秦国的王储之争,逼迫秦国在秦武王嬴荡过世后,迎接曾在燕国作为质子的嬴稷为君,即如今的秦王稷。

就连齐国,亦不敢与赵国交恶。

总而言之,若他蒙氏一族能在赵国立足,甚至得到一块封邑,蒙氏一族日后的路自然就会更宽。

回到自己家中后,蒙仲在用饭时,将这件事告诉了母亲葛氏与妹妹蒙嬿。

一听到兄长又要出远门,蒙嬿担心而不舍地说道:“阿兄,你才回家两个月,又要出门吗?能不能别去啊?”

“嬿儿。”葛氏打断了蒙嬿的话,旋即对蒙仲说道:“为娘认为夫子与惠大夫说得对,若有机会,男儿自当出去闯荡,只是听仲儿你说,赵国那边正在打仗……”

见此,蒙仲便解释道:“娘,孩儿时作为护送李史大人的一名卫士前往赵国,又不算是赵国的兵卒,赵国打不打仗,跟孩儿有什么关系?”

听到这话,葛氏这才释怀,连连点头说道:“那就好,那就好。”

正说着,忽然院子里传来了长老蒙荐的声音:“阿仲,仲儿?宗主来了。”

听闻此言,蒙仲、葛氏、蒙嬿三人赶紧放下碗筷,到院门迎接,他们这才发现,宗主蒙箪与长老蒙荐、蒙羑三人,此刻就站在院中。

“宗主,两位长老,您几位……”

葛氏迎上前,有些不解地询问道。

“打搅了。”蒙箪笑呵呵地说道:“老夫有些事想拜托你家蒙仲。”

“拜托我?”

蒙仲有些不解。

片刻后,由于正屋内有葛氏、蒙嬿母女在,蒙箪、蒙荐、蒙羑几人索性就在院子里,将此行的来意告诉了蒙仲。

即希望蒙仲出面说项,让蒙鹜带一些族人,亦跟着前往赵国,看看能否有机会得到赵王的赏识而在赵国立足。

“这……”

蒙仲有些为难。

但考虑到家族内的族人素来和睦,且对待自己一家极好,他也不好推辞,于是就在次日,硬着头皮向义兄惠盎说起了这事。

然而对此,惠盎倒是并不在意,毕竟蒙氏一族虽说是景亳一带的大家族,但似这般的家族,宋国上上下下有几十上百,难道只是因为少了蒙氏一族,他宋国就无力再抗衡齐国了么?

不可能的事。

更何况,蒙氏一族并不舍得放弃他们在宋国的封邑,只是希望一部分族人到赵国发展,谋取封邑。

“无妨,只是小事而已。”

见蒙仲面色惭愧,惠盎笑着宽慰道:“相反,倘若你蒙氏一族能在赵国立足,并且取得赵王的信任,这对于我宋国而言反而是一件好事。……纵使是大王,亦乐见其成。”

“这话怎么说?”

蒙仲不解地说道:“难道这样不算人才流失么?”

惠盎笑了笑,旋即反问蒙仲道:“那你觉得,为何赵王会将仇赫派到我宋国来担任国相?难道仇赫不算人才么?”

“阿兄的意思是……”蒙仲渐渐有点明白了。

“人才在哪里,这不重要,关键在于他愿意为哪方谋利。就像仇赫,现如今由他担任国相,着手处理我宋国的政务,此人倒也胜任。在宋国与楚国之间,仇赫会选择我宋国的利益,而在事关赵国的利益上,仇赫则会偏袒赵国,因为他是赵国的遣臣,你明白我的意思么?”拍了拍蒙仲的肩膀,惠盎笑着说道:“倘若你蒙氏一族能得到赵王的赏识,并且受他信任,赵宋之盟或许就会更加稳固……”

“更加稳固?”蒙仲从惠盎的话听出了几分端倪,不解地问道:“难道赵国与宋国的盟约不稳固么?”

惠盎负背双手,微微摇了摇头,旋即,他皱着眉头说道:“在赵国,唯有赵王雍与寥寥一些士卿坚持「联宋抗齐」,其余,有很多人则希望「联齐抗秦」。现如今只因为赵王雍尚在,是故赵宋两国的盟约还能维持,倘若有朝一日赵王雍不在了,赵宋两国的关系恐怕就不得而知了。倘若你蒙氏能在赵国立足,对于维持「赵宋之盟」亦有助力。……是故,你也不必将为家族说项的事放在心上,这是一件于蒙氏、于国家都有益的事。”

听到惠盎这么说,蒙仲这才释怀。

但同时,他的心底亦产生了几许担忧,因为他今日才得知,原来赵国与宋国的盟约,并非如他想象的那般牢固。

数日后,年过六旬的士大夫李史来到了景亳,受到了蒙氏一族的盛情款待。

此后,在得到了惠盎与李史的默许后,蒙氏一族组织了一队族人,作为护送李史前往赵国的护卫。

这队人由少宗主蒙鹜率领,除了蒙仲、蒙虎、蒙遂、蒙横、蒙珉等族中子弟外,还有蒙仲同在庄子居学习的武婴、向缭、穆武、华虎、乐进、乐续等人——显然是因为庄子在听了惠盎的话后,亦改变了原先的想法,希望诸弟子能出去见见世面,增涨些见识。

四月二十七日,士大夫李史从景亳再次启程,在一干蒙氏、乐氏等家族子弟的护送下,浩浩荡荡地前往赵国。

『赵国,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还有赵王雍,那又是一位怎样的君王呢?』

在前往赵国的途中,蒙仲坐在战车上,忍不住好奇地想道。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wap.xbiqugu,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