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天道小说网 > 玄幻 > 冲天斗神 > 第二百三九节 肥料

冲天斗神 第二百三九节 肥料

作者:黑天魔神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1-07 05:09:41 来源:香书小说

杨天鸿之所以主动领兵进入越境,部分原因就在于此。珍灵药园需要大量肥料,这绝对不是普通粪便能够满足。死者尸体带有部分残存魂魄,在真灵药园里那种特殊环境下孕育久了,自然而然就能生成灵气。除了人类或者动物尸体,其它物质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说起来,阮陈则义也算是给了杨天鸿一些帮助。按照他的供述,只要继续往南,就是天竺国。那个国家人口数量众多,远远超过只有数百万口的越族。随便一场战争下来,就能收获几十万具尸体。在这方面,黄世仁和包子不挑食。虽说这些蛮人野人多年不洗澡身上全是汗骚味,可是只要埋在地里变成肥料,也就是一样也是营养品。

奠边之战结束后的第四天,安州刺史曹辉带领数十名大小官员,赶到了一片狼藉的奠边城。眼前的一切,让曹辉为之震惊,继而仰天长笑,又低头嚎啕大哭。

杨天鸿能够理解曹辉此时此刻的想法。身为在安州执政多年的最高行政长官,曹辉看到了太多被越人掳走的楚人百姓惨状。这种仇恨永远不可能消除。突然之间,看到了多达数十万被杀的越人尸首,这种前后对比惊人的巨变,实在让曹辉有些难以接受。大喜之下,自然就是难以言喻的大悲。

安抚过情绪渐渐平复的曹辉,杨天鸿把一干安州官员带到早已制成的沙盘面前,指着季平要塞,用指挥棒在季平与奠边之间画了一条线,认真严肃地说:“收获季节很快就要到了。在今年之内,必须打通季平与奠边之间的基础交通线。所有勘探工作同时展开,最迟三个月后。大规模整修道路工作必须展开。”

一名上了年纪的官员凑过来,小心翼翼地说:“启禀侯爷,奠边乃是化外之地,更兼此战死亡了如此之多的越族蛮夷。此地已是变得不详。不如就此将其废去,全军回归季平,不知侯爷意下如何?”

杨天鸿转过身。似笑非笑看着这位官员,淡淡地说:“你是让本候放弃奠边吗?”

官员低下头,一时间不知道究竟该如何回答,顿时陷入惶恐和沉默。

“越人虽然粗鲁野蛮,可是在选择居住地方面,的确有独到之处。”

杨天鸿不想与之计较,他转过身,指着沙盘上的周边地形,认真地说:“奠边周围都是丘陵。即便是在盛夏,气温也可以保持凉爽。这里有河流经过,灌溉取水很是方便。金银矿脉是这里最大的收入来源。可惜,越人经营实在不得法,矿石冶炼浪费太多。你们看看这里,全是平原,土壤肥沃,适合大规模移民。我大楚从去年以来就遭受大旱。北方灾民多达数百万计。若非磐石关至安州之间道路艰难,陛下一定会要求我们调运粮草北上。支援国内。”

曹辉抬起眼睛,用垂询的目光注视着杨天鸿:“侯爷的意思是,扩大安州的领地范围,把奠边这块地方也吞进来?”

“难道不可以吗?”

杨天鸿反问:“奠边富饶,能够成为越人除河内之外的最繁华城市,不是没有道理。这种地方若是放在我大楚内地。必定会被无数权贵争抢。季平要塞仍在修建,越人想要再次入侵大楚,只能是经由奠边这条线路。多一道屏障,安州也就更加安全。何况,若是在奠边这里扎下根子。日后本候率军进攻越人领地,补给和物资运送也会方便得多。”

一席话,说得众人频频点头。

“侯爷说得对,奠边这块地方,至少可以养活上百万人。若是我大楚北方灾民尽数转移到此,的确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其实道路整修也不是什么难事。侯爷在款项方面从无折扣,百姓们若是知道咱们占领了奠边,还斩杀了数十万越族蛮夷,恐怕人人都会奋勇争先,主动前来修路。”

“奠边这块地方真的很不错,光是金矿和银矿,就足以维持财税。若是按照季平那边的标准打造成要塞……啧啧啧啧!哪怕再多的越人胆敢过来,一样也是死路一条。”

看见众人议论纷纷,杨天鸿趁热打铁。他铺开地图,接上沙盘末端没有显示出来的天竺国部分,指着那一大片尚未标注的空白区域,笑着说:“诸位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些。我楚国强盛,可是碍于诸国纷争,北有齐国,西有魏国,东面则是大海,唯有向南,才能得到更多的土地和财富。若是诸位有心,本候必定会带领你们博取一场富贵。日后在儿孙面前说起,也是足以自傲。至于史书上,也必定能够留下诸位的名字。”

……

奠边大捷的消息,随同鸿翎急报传入了楚国京城,传入了皇宫。

一时间,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勤政殿,顺明帝坐在龙椅上,翻来覆去看着手中的急报,脸上全是惊喜和感慨。

“朕就知道把杨天鸿封为安州节度使是一步好棋。这才过了半年时间,他就为朕解决了越人蛮夷的问题。还在安州南面获得了一大块土地。哈哈哈哈!”

说着,顺明帝连声唤过内侍总管东方空,按照鸿翎急报上所说的距离和文字,在地图上找到了奠边的位置。

安州地广人稀,光是一个奠边,就占地面积多达数百里。从地图上看,若是把奠边划入安州范围,已经相当于楚国五分之一的面积。也难怪,杨天鸿此次率部出击,就是为了夺取奠边城,牢牢占住这块地方。

顺明帝看着地图,像个孩子一样乐不可支:“这相当于为我大楚平添了好几个州,平添了好几个州啊!”

东方空在旁边连连点头,仍然还是颇为公允地插进话来:“陛下此言甚是。只不过,奠边那块地方虽大,却终究不是我大楚的子民所在。毅勇候在捷报里说得清清楚楚,还请陛下尽快调拨人手。将北方灾民尽数转运过去。否则,就算是打下了再多的越人城池,也是空无一用。”

话是真正说到了点子上,顺明帝发热的头脑也逐渐冷静下来。他转过身,不再去看那张地图,陷入了沉思。

得到一块土地。与真正产生效益之间,有着天壤之别。楚国去年大旱至今,危害已经真正显现出来。晋州以北,所有地方颗粒无收。禾苗在地里变成了枯草,无数良田变得干裂。即便是一等一的水浇地,收成最多只有往年的十之二、三。至于别的地方,差不多就是绝收。尽管朝廷紧急下拨了大量赈灾银子,也打开了常平仓,可是面对多达数百万的灾民。仍然显得杯水车薪。

兵部尚书李绍明曾经上过折子,请求出动大军,押运灾民和粮草,从北方徐徐往南,一路迁往安州。

这其实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建议。早在去年的时候,抚州那边就传来消息,说是有大量难民在抚州码头上船,运往安州就食。因为数量不多。前后也就是几万人,顺明帝对此睁只眼闭只眼。也就没有过问。

抚州是文媛公主的封地。那里的知府乃是新科进士担任。顺明帝并不知道,从抚州转运至安州的灾民已经多达数十万,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这些事情已经被暗地里压了下来。抚州知府绝对不会上报朝廷,文媛公主也不会往杨天鸿身上泼脏水。相反,这种不断积蓄安州实力的做法,对于楚国也有好处。至少。这些百姓没有被活活饿死,地方官员也少了很多麻烦。

朝廷里一直有着要安州往京城大规模运送粮草的声音。安州盛产粮米,这是天下人皆知的事情。然而,遂州那边的情况却很是令人恼火。道路年年整修,却总是难以行进。无奈之下。顺明帝只能把眼光放回国内。

大楚不是没有粮食。尽管国力不如以前,可是大户人家和权贵手中,仍然积蓄了数量惊人的粮食。说什么为国为民根本就是一句假话。这些热眼睛里只有银子。他们消息灵通,早早就得知了北方大旱的消息,于是越发囤积米粮,想要趁着荒年时节卖个高价。

这些事情,内侍总管东方空已经不是第一次对顺明帝说过。然而,官员勋贵在利益方面连成一体。只要动了其中一个,必定会引发一系列震荡。

至于遂州……那边的情况顺明帝虽然没有亲眼看到,却也多多少少知道些。道路困难,不过是官员们上下串通一气的说法。若是没有百万灾民流离失所,官员权贵手中囤积的大量粮食怎么可能卖得出去?市场就是这样被人为的操纵。前后半年时间,京城粮价已经暴涨了五倍。这还是情况比较好的地方。若是换了北方州县,粮价足足比去年高了二十倍以上。

为了敛财,官员权贵们根本不会计较百姓生死。反正死就死了,只要在临死前把身上所有金银都拿出来买粮。这大楚天下谁坐还不是一样?都要依靠我们这些官员治理地方。反正,百姓年年死,年年生。今年死得多了,来年多生一些也就补足。

顺明帝坐在椅子上低头不语,内侍总管东方空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兵部尚书李大人算得上是真正为了国家。无论大旱还是灾民,其实都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只是上下贪渎的人太多了,陛下也难以分心。老奴实在是不明白,这些人难道都是吃多猪油蒙住心了吗?难道他们看不出来,这灾民若是啸聚山林,为匪为寇,官员们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顺明帝抬起头,用复杂的目光看着东方空,轻轻地问:“照你的意思,也是倾向于把灾民迁往安州?”

东方空笑道:“毅勇候打下了这么大的一块地方,当然得由咱们楚人掌管。北方州县已经十室九空,若是再没有动作,百万灾民就会活活饿死。在这方面,陛下的远见卓识必定要超过老奴。当然,具体该怎么做,还是得听凭陛下您的意思。”

顺明帝思考了很久,终于点点点:“传旨,宣兵部尚书李绍明觐见。”

……

李绍明走进勤政殿的时候。顺明帝仍然站在那副地图面前出神。东方空走过去轻声提醒,顺明帝这才转过身来,示意李绍明在旁边椅子上落座。

简单的言谈过后,李绍明已经明白了顺明帝的意思,还有摆在大楚面前的困境。

“想要解决麻烦,其实只有一个方法。”

李绍明直截了当地说:“还请陛下传旨。调毅勇候麾下玄火军进京。”

话一出口,顺明帝不由得呆住了:“调玄火军进京?为什么?”

李绍明脸上露出几分苦涩的笑:“现在的情况,与去年不同。北方寒冷,如今虽是夏天,却紧接着即将面临秋收时节。微臣去年和年初和时候曾经连续上过几份折子,请求陛下恩准,由微臣领兵押运粮草和灾民往南而行。只是朝中大臣反对者居多,最后只能是不了了之。陛下,如今的灾民之中。必定有着心怀叵测之人。齐国、魏国、赵国、秦国……这些国家的细作探子无孔不入。有了他们在暗中谋划,灾民数量只会越来越多。照此下去,说不定就会变成席卷我大楚的暴乱。若是不能尽快派出军队,情况只会变得越来越糟。”

顺明帝虽说有识人之明,可是在这种事情上,的确不如李绍明看得长远。他皱起眉头问道:“即便如此,朕准你带领京师诸营押运灾民即可,为何还要长途跋涉调玄火军进京?”

李绍明回禀:“若是去年。或者今年年初时节,倒也不用如此周折麻烦。京营官军虽然糜顿。用于押解灾民倒也面前可用。问题在于,去年的时候,灾民数量不过几十万,而且灾情也没有今年这般严重。微臣曾经请教过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农,都说这次旱灾至少会持续到后年,才有可能稍稍缓解。如此一来。我大楚受灾的百姓数量还会更多。即便打开了常平仓,也无济于事。陛下须知,非常时节行非常事。毅勇候麾下玄火军号令严明,乃是我大楚一等一的强军。北方边镇守军必须监视戎狄,不可轻动。毅勇候此次在安州大破越人蛮夷。还占据了奠边等地,想必两、三年内,越人必定不敢叩边犯境。现在,是调派玄火军的最佳时机。只要毅勇候带兵押运灾民,沿途必定安然无事。虽说道路艰难,需要时日甚久,可是只要百万灾民充入安州,对我大楚乃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顺明帝微微颌首。李绍明的话有理有据,其中利害关系,他自己也很清楚。只不过,说到调兵,顺明帝心里仍然觉得困难。因为这种事情绝对不是自己和李绍明在这里说说就能定下,还需要在明天早朝与其他官员大臣一起讨论。想都不用想,此事必定会遭到其他人反对。

倒不是这些人一心想要推翻大楚。而是上上下下需要平衡的力量太多了。光是遂州那边,就牵涉到朝中十几位一品大员的利益。上一次,杨天鸿在安州强行变更商品价格,就已经在朝中引发强烈不满。顺明帝虽说是楚国皇帝,手中权力却不可能对抗整个文官集团。否则,也就不会在当日杨天鸿得胜进京的时候,暗中命令东方空传旨,要求他扩编部队为玄火军团。

现在的大楚,已经不是百年之前的大楚。官员勋贵占据了楚国大量资源,也就变相拥有了与顺明帝叫板的资本。即便是在京城,很多事情也要前思后想之后才能裁定。否则,若是政令不当,必定会引发地震般的剧烈效果。

顺明帝的确是楚国皇帝。可是,没有一支能够真正掌握在他手里,可以自由使用的军队。北面的楚军要防备戎狄,绝对不能动。还有与齐国和魏国对峙,守卫关卡的部队同样也很重要。如此一来,能够调动的军队,就只剩下京师巡防诸营。然而,巡防营的掌控权从来都是抓在楚国勋贵手里。即便勋贵们愿意服从调遣,以巡防营低下的战斗力,贪腐成风的现状,根本不堪大用。

当日,之所以任命杨天鸿为安州节度使,未尝不是朝堂上的一种权力平衡手段。也只有把杨天鸿封在安州那个偏僻角落里,才不会惹得朝中众多大臣反对。在这件事情上,顺明帝一直觉得愧对杨天鸿,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李绍明看出了顺明帝心中的忧虑。他从椅子上站起,躬身行礼,压低声音道:“陛下,此事并不麻烦。微臣记得,年初的时候,陛下曾经当众应允毅勇候与文媛公主的亲事。现在,算算也差不多到了日子。以毅勇候的聪明才智,想必不难看懂陛下诏书里未尽之意啊!”(未完待续。)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wap.xbiqugu,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