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天道小说网 > 仙侠玄幻 > 仙官 > 第一百四十五章 以邻为壑

仙官 第一百四十五章 以邻为壑

作者:随轻风去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1-07 05:20:25 来源:香书小说

其实这种情形并不是叶行远所想见,如果流民内部大规模火并起来,那形势也就失去了控制,彻底失控的流民营对定湖省半点好处也没有。

故而叶行远连忙高声道:“朱首领,朱小姐,不必伤了和气!此次藩台派我前来,是定下以工代赈的法子,雇佣流民开凿南北路渠,度过这几年艰难时事!”

这是叶行远离开省城之前,与潘藩台密商定下的策略。流民已经进了定湖省,不赈济不行,但只赈济也不行,所以就决定以工代赈。

定湖省从北到南,有汉西渠等数条古道,横贯汾江、汉江两大水系。将古渠疏通修补,然后不通水路之处再修建新的驿道连接,就会形成新的水陆通道。

完成之后,定湖、荆楚两省之间交通便能通畅十倍百倍。这项堪称巨大的工程,也是两省人多年的愿望,正好今日可借流民之手来实现。

当时叶行远提出这个议案,潘大人感到骇然,但也有所意动。如果能够坏事变好事,那当然是求之不得,但关键就是怎么养活这八万人,现在官府仓库也拿不出太多粮食。

叶行远不慌不忙,又提了自己的应对之策,潘大人才拍案叫绝,同意了叶行远这奇思妙想的提案。

“以工代赈?”朱振翻了个白眼,强自忍耐道:“当今定湖省官仓中也没有余粮,哪里有钱粮来养我们?这是狗官们的拖延计策,哥哥千万不可上当。”

这还是算在他敬重叶行远的江湖名声,才这么说话,否则别人来跟他朱振说这句话,早就让人拖出去了。

你也知道定湖省都没有余粮,那还带着这么多流民踏入省境?你到底意欲何为?叶行远心中腹诽几句。

但面上只笑道:“朱首领不必担心,潘大人已经请省内大户募捐,为此次以工代赈筹备钱粮,必能保证流民渡过这春荒。”官府没钱没粮,但地方上的大户还是有点存粮的。

听到叶行远的解决办法只是常用的以工代赈。朱凝儿也略有些失望。不过她不动声色,只静静的听着叶行远的解释,此时反问道:“叶叔叔并非寻常人物,此言必定有的放矢。这钱粮来历且不论,但如今省内并没有什么大工程,又要我们做些什么?”

敢情你们对定湖省的情况都是门清啊?叶行远心中暗叹,父亲知道省中无粮,女儿又清楚省内没有工程。这还不是预先做足了准备?

人在屋檐下,他只能耐心答道:“原本潘大人上体天心,善待百姓,不忍轻动徭役,其实省内早有开凿南北长渠,重修驿道之议,但一直为潘大人所否。这一次却是恰逢其会,正好可以借流民之力,成此千年功业,也可救活这数万流民。”

南北长渠之议。确实在定湖省中曾经甚嚣尘上。因为定湖省江州城是天下交通枢纽之一,而荆楚省盛产木材、 茶叶,大批货物都要贩运到定湖省再转运八方。

但也因为劳民过甚,南北长渠驿道的动议一直未曾通过。至于潘大人是赞成还是反对,那就由得叶行远随口胡扯了。

听到是这项工程,朱凝儿眼睛一亮,似是正中下怀。然而朱振却摇头苦笑,脸上更是忍不住露出了不屑神色,“叶公子,你若是说些别的小工程。那倒也罢了。但这南北长渠,说了几百年都没人能干得成,潘大人又有何德何能,能成此功业?”

他死活不肯相信。而且态度也更变得生硬了许多,称呼不知不觉从“哥哥”变成了叶公子,这就是明显的转折。

几人说话又陷入了僵局,叶行远知道第一关未曾疏通,也不急于将后面的话讲明,总要留点时间给这父女反应。

朱凝儿出言笑道:“今日天色已晚。我爹爹连日操劳,脑子有些糊涂了。叶叔叔和唐先生远道来此,想必也是累了,不如留宿一晚。这等大事,我们明日再议?”

天色已晚?叶行远抬头望见太阳还高高的挂在天上,这是睁着眼说瞎话,不过这少女心智不凡,此言必有深意。叶行远再转头看她,她却低下了头,看不真切神情。

朱振有些恼怒,但又不好发作,又知道平日里女儿素来是作为他身边的智囊,心中必有主意。因此便打个哈哈道:“今日确实有些疲累,不免怠慢了贵客,叶公子与唐先生且先去休息,待明日养足精神,我们再细谈。”

他是个粗鲁的人,交待了两句场面话,不耐久待,当真就转身离去。朱凝儿微笑着再道个万福,飘然而去,自有别人来安排叶唐二人起居。

流民营里面一切从简,即使是布政使派来的特使,也得不到什么特别的优待,只有一顶小小的破帐篷而已。

叶行远也不计较,唐师偃更不敢抱怨,他们俩也不去与流民争夺口粮,只取了些清水,和着干粮胡乱吃了,便在帐中商量。

唐师偃缓过劲来,问道:“贤弟你这及时雨的名号,竟然有这等威力?我先前还有些嫌弃,如今想来,我也取个诨号就好了。”

果然还是不靠谱的猪队友,在江湖上行走,难道靠一个诨号就行?叶行远是硬碰硬斗了知县,又逼退五品按察使司佥事,侥幸赢得一场天降春雨,这才博得江湖人的尊敬。

江湖人最敬重的是什么,就是敢跟官府叫板的豪杰人物。否则只一个及时雨的诨号,又顶得甚用?唐师偃这会儿又在瞎琢磨什么?

“依我想着,我乃一府名士,纵然混迹江湖,也不能掉了身份。年轻时候我喜着白衣,不如取名叫做‘白衣秀士’如何?”唐师偃兴致勃勃的询问叶行远。

果然是要水浒大集会了!叶行远无奈摇头,“前辈这名号不甚吉利,你还是不要用了,若是实在要想个诨号,我看你平素多智多谋,不如就叫做智多星好了!”

唐师偃眼睛一亮,拍手大赞,“智多星唐师偃!妙哉妙哉!果然贤弟不同凡响,一出手就是大行家,化腐朽为神奇。”

他自觉这诨号既搭配读书人身份,又显得他老唐的优点,不由沾沾自喜。叶行远叹口气,又扯了扯他袖子:“诨号之事,暂且以后再说,此时前辈发现没有,这八万流民虽然缺粮,锅中所煮泰半是野菜,但也有一些米汤,他们手上还有一部分粮食......”

虽然不多,但至少还能勉强供应。唐师偃一怔,点头道:“似乎是有些米汤香味,那这不是好事么?他们手中有粮,或许会更听劝。”

怕的就是流民手中一颗粮食都没有,走投无路之下,人难免会变得疯狂。再怎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也是无用。几万人受饥饿的**驱使,会变成可怕的洪流。

“他们手中有粮当然是好事,但是他们的粮食是从哪里来的,这却未必是好事了。”叶行远耐心的引导着唐师偃去思考。老唐是他的挡箭牌,总得对局势也有相应的认识才行,不能一味浑浑噩噩。

他们的粮食是从哪里来的?唐师偃一下子迷糊了,这个问题确实古怪。按说流民如果手上有能吃半个月的粮食,绝不会轻易背井离乡,毕竟对他们来说,附着于土地才有生命。

“有人给他们资助?这一群流民,背后有人在指引!”唐师偃到底也是才子,略一思索,顿时抓住了其中关键,心中一跳,几乎差点从马扎上栽下来。

这可是诛心之念了。资助流民当然不是坏事,相反还是大大的善事,但若是拿出粮食,试图要控制流民的行动,这可就是大逆不道了。

谁会做这样的事?他这么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唐师偃冷汗涔涔,背上的衣衫都湿了。

叶行远颔首道:“你想的不错,真正问题就出在这里!”不然的话,就算是朱振朱凝儿父女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把这八万流民安排的妥妥帖帖。

如今流民营在孔雀峡中盘桓,似乎也是在等待着什么。这种等待并不是出于信任,更像是待价而沽。

唐师偃小心翼翼猜测道:“你是说有人想要利用这些流民?犯上作乱?谋逆造反?”提到这几个词,唐师偃的嘴唇都开始颤抖,心头冰凉,他可不想卷进这等大事。

叶行远笑了,“哪有那么夸张。”现在就算谈不上太平盛世,朝廷威严却在,要说有人打算以几万流民为根基造反,那就是在开玩笑了。

“不为此事,又为何要撺掇流民?”唐师偃想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那么大胆子。

叶行远冷笑道:“利令智昏!荆楚流民事起,如果闹出大乱子,第一个要倒霉便是荆楚官场,最大的嫌疑自然就是他们!我想大概就是他们以邻为壑,故意放这些流民到定湖省。

再说官场倾轧之事众多,定湖省中说不定还有人推波助澜,想拿此事来拿捏潘大人,你以为这般清白?”

唐师偃目瞪口呆,更不敢置信,正要详细询问间,就听帐外朱凝儿的声音响起,“叶叔叔,侄女有事相告,不知可方便进来?”

叶行远若有所思,转头对唐师偃低声道:“送投名状的过来了,你且一起听听便是。”(未完待续。)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wap.xbiqugu,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