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天道小说网 > 历史 > 不明不清 > 175 无奈的决定

不明不清 175 无奈的决定

作者:第十个名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7 12:15:22 来源:香书小说

“万岁爷,福建巡抚奏报,五月以来,漳州府、泉州府、兴化府连降暴雨,建宁府多处山洪暴发,当地民众死伤过万。沈阁老问过户部,各州府存粮多已调往陕西、陕西、河南等地,无力再赈济福建。”

王安带来的不是好消息,继初夏北方各省爆发严重旱灾,进入夏天之后,南方各省又遭遇了水涝。户部面对越来越多的援助请求表示无力支应,内阁更干脆,连建议都不提了,直接把决定权扔给了皇帝。

“好一个存粮告罄无力赈济……这是要逼着朕执行《赈灾新法》。看来有些人已经做足了准备,打算趁着国难大捞一笔了,真狼子野心!”

福建发洪水的消息有可能夸张了一些,但洪涛相信不是全假,也确实需要朝廷帮忙。但有关各省州府库存粮食全都捉襟见肘的说法,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两个月前,当北方各省旱情严重时,内阁里就有人主张启动《赈灾新法》,但被自己否决了,理由是灾情并不如当地州府说得那般严重,稍微从南方调配一些粮食过去救救急完全能应付到秋收。

刚过了两个月,就又有人拿当初皇帝的决定来做文章了。不是不肯启动《赈灾新法》吗?看看,后果很严重吧!粮食都调到北方去了,南方一旦遭灾,朝廷只能眼睁睁看着当地百姓饿死,责任全在皇帝!

那到底该不该启动《赈灾新法》呢?这个问题此时已经不在其本身了,而是延伸到了其它方面,比如说粮价,还有部分朝臣与皇帝之间的权力争夺。

当初主推《赈灾新法》时,六部九卿外加内阁大学士们的态度很微妙,从一开始的坚决反对到后来的欣然应允,思想斗争过程只经历了短短半个时辰,一反本来的守旧做派,接受新事物那叫一个快,一个干脆。

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朝臣加入了拥护行列,且大书特书,交口称赞皇帝此举利国利民,不敢说千年一遇,也是非常高明的政策。

难道说新法真的能解决各地灾民的根本问题?做为新法的设计者和发起人,洪涛可以很负责任的讲,此举顶多称得上是朝廷赈济的有效补充,既不能治病也不能除根,补丁而已。

那么问题就来了,朝臣们为何如此热衷新法,一年以来只要遇到天灾总有人提议启动,难道说离开新法灾民们就活不下去了?

古人云,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往。但凡出现找不到理由的共同追求,那就不用瞎琢磨了,只需在其中寻找获利的可能性即可得到答案。

粮食,洪涛就找到答案了。赈灾新法的核心内容表面上看是改变了传统的官方运输方式,减少损耗提高效率,但本质上只有一个关键点,粮食!

无论何种赈灾粮,也不论从哪里运到哪里,总得先有粮食,才涉及到运输成本以及发放效率问题。

明朝官员们别看搞对外贸易一个个全和村里的傻蛋差不多,总是被坑,但要是论起在钻国内政策空子、大把大把捞好处的本事,必须世界第一!

他们在皇帝提出这套新法时就敏锐的发现了其核心,同时还找到了可利用的赢利点,那就是粮食。

找商人购买粮食再运到灾区,由当地宗室核收收购保管发放,确实能减少损耗、压低成本、提高效率,对国家、灾民和皇帝都有好处,唯独对部分官员是损失。因为他们无法再从大批粮食采购、转运、分发环节中动手脚了。

自古以来雁过拔毛都是为官之道,仅凭一则《赈灾新法》就想彻底根除,不光是侮辱了官员们的智商,也把皇帝当成了小儿。

没错,洪涛压根儿就没指望《赈灾新法》能解决问题,之所以费劲巴拉的弄出来,还与朝臣们磨破了嘴皮子玩命推销,目的只有一个,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不谙世事、表面聪明、其实很傻的草包,从而放松警惕、大胆出手。

以目前的局面,自己还无法大刀阔斧的对朝廷官员进行任免,即便心里清楚或者抓到某些人的把柄,对关键岗位也力有不逮,强行撤换非但起不到作用还会引发更激烈的斗争,且毫不占优势。

但有个例外,如果谁真敢跳出来行天下之大不韪,那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下手了。此时官员们就不再是铁板一块,而是分化成了几个小集团。

该落井下石的不会手软,该做壁上观叫好助威的也不会收声,甚至还会推波助澜,恨不得借助皇帝的手把敌对势力一网打尽,借机让自己的势力占据更多位置。

就这么简单?没错,人类在社会活动当中常用的手段其实就那么几种,翻来覆去演变了几千年但核心依旧,无非就是改个名字、换套包装。

而应对之策也就几种,同样翻来覆去用烂了照样有效。无它,这就是人性中的贪婪在作祟。只要遇到有便宜可占,大部分人的智商立马下降好几个档次。如果对手再孱弱一些毫无威胁,基本就不考虑危险了,满脑子全是收获。

“先拖一拖,做出朕左右为难又不太坚定的样子,让他们看到希望。距离秋收还有三个多月,时间越少他们就越急,忙中出错才好收网!”

洪涛本来没想这么快下手,预计怎么也得等上两三年,再赶上个几十年、上百年不遇的大灾做契机,才好把戏份做足,坑挖得更深,最终来个一网打尽。

不承想自己有耐心等,旁人却有点等不及了。这样也好,先给他们个深刻的教训,顺便再捞一把回来,正好派到别的用场上去。啥叫刚想瞌睡就有人递枕头?前几天还在为某个大工程忧虑钱粮不足,这不,巴巴的送上门来了!

“万岁爷,如此一来灾民们该如何是好?”

王安是知道这个计划的,且一直负责监控各方动作,听闻皇帝要收网了,既为遇到了一位聪明主人高兴,也有些忧虑。皇帝和大臣博弈,可最终倒霉的还是百姓。

“……两害相较取其轻,朕现在只能顾得将来,救不了当下。通知袁可立和李贽,此举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做事一定要小心谨慎,臣不密则**!”

为什么每个朝代里都有大臣因为劝诫皇帝而被砍头、抄家、罢官、流放呢?看看此时的王安就明白了。皇帝也不是神,在很多时候必须有取舍,被舍弃的往往都是百姓。

可有人非要抓住这一点做文章,还公开提出来打脸,不被针对才怪。这就是人治的副作用,一切对错没有固定标准,完全靠掌握权力的人自行决定。

说你对,不对也对;说你错,没错也错;还别不服气,让谁干这个差事最终都是同样的结果,除非不是人,或者刻意摒弃人类该有的七情六欲。

巧了,洪涛来回来去穿梭在各个时间段之间,从属性上讲基本上已经不算人类了,再经历过各个阶层的磨砺,七情六欲已经十不存一,还愿意设身处地分析所有人的初衷,王安的脑袋才得以保住。

“你们这群杀才,就该像太祖那样剥皮萱草、抽肠涮肉、死有余辜!”

皇帝说的确实有道理,王安一想起要有成千上万灾民因为官员们的捣乱而被饿死,心中就有股无名火蹭蹭升腾,刚离开北校场就开骂了。

他是雄县人,那也是个河流密布经常闹水患的地方。当年如果不是家里遭了灾,为了活命被卖到京城,现在没准都当爷爷了。

(本章完)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wap.xbiqugu,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