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天道小说网 > 历史 > 不明不清 > 936 沙廉港5

不明不清 936 沙廉港5

作者:第十个名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7 12:15:22 来源:香书小说

“别慌!和平常一样,我们是去江口买货的,他们要拿什么就拿什么。等到了明天,让他们用血来偿还!”

吴根起身手搭凉棚望了望,又坐了下来。这些整日巡游在江面的缅族船只就像丛林里的蚂蟥,专门靠吸别人的血为生,任何运送货物的船只想通过都要交上一份心意。

具体多少,视名望、财富、地位综合评定,孟族人最穷,却被收得最多。你还别不乐意,敢多说一个不字,船和货没收,人抓起来当做奴隶卖掉,没理可讲。

但这种备受欺凌的日子就快熬到头了,阿方索的族人给了孟族三十把锋利的刺刀,就藏在船底的渔网里。只待那些大船被哥敏引入江口,对沙廉城发起攻击,族人们就拿着这些刺刀去找平日里作威作福的缅族人算总账。

不过有个问题始终萦绕在脑海之中得不到解答,阿方索和那支庞大的军队到底来自何方?

从面相上看,阿方索与葡萄牙帆船上的大阿方索以及水手们有着明显的差异,与十年前的菲利普总督也完全不同,倒是和大帆船上那些来路不明的军人很像。

但是在记忆中又找不到这些军人的来历,肯定不是大城、亚齐和阿拉干人,也不像北边的孟加拉人,更不像大海西边的莫卧儿人。再多……吴根这辈子加上父亲那一辈子,也只见过这么多外族人。

吴根的族群和孟族人能否利用几十支刺刀在沙廉城里制造骚乱,分散守军的注意力,并不在黄南平的作战计划当中。

实际上王大头替吴根索要武器,也不是让他去攻击缅族守军的,而是用来防身。兵荒马乱的,总要有点武器才安全,可能是语言上的沟通存在问题才没说清楚。

第二天凌晨,第一波攻击舰队缓缓离开了距离伊洛瓦底江口40多里的锚地,一前一后向北驶去。剩余的绝大部分舰船以半帆状态远远跟随,随时准备派遣陆战卫登陆。

王大头就算把嘴皮子说薄了,也无法让海军将领们完全相信哥敏,所以第一波攻击舰队只有两艘秦级战舰和两艘双桅通讯船。

不过指挥官的级别足够高,除了两位舰长之外,海军参谋长王远景亲自坐镇,也是变相盯着王大头和哥敏,稍有异动,海户司出身的他就要替万岁爷清理门户了。

伊洛瓦底江是缅甸境内的第一大河流,有东西两条主要支流,其中一条发源于中国境内,在怒江西边,叫做独龙江。

它从中国境内的云南一直流入缅甸境内,顺着山势从北到南,纵向贯穿了全境,最终注入安达曼海。

沙廉港就坐落在伊洛瓦底江两条支流交汇的Y字形东南角,距离入海口70里。这里的河面很宽,河水很深,流速不太急,是非常好的深水良港。

在Y字形河道的正上方有个很大的佛塔,叫瑞大光金塔。塔旁边是个不大的村落,称为大光。后世里,这个大光村逐步发展成了一座大型城市,仰光。并成为缅甸的首都和第一大城市,直到2005年迁都内比都。

自古以来,凡是河流冲击而形成的平原农业发展都比较快。如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等,无一不是主要粮食产地。

沙廉港所处的位置,从地理角度上看更像珠江三角洲平原,有大河、水网、出海口,且纬度、气候相近。但这里的农业并不是特别发达,人口也不是很密集,大多数是孟族。

为什么会这样呢?两个字,民族。历史有时候非常相似,翻开中国历史数一数,从南方向北方侵袭的次数少之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北方族群南下。

缅甸也一样,历史上第一次统一缅甸的就是来自北方的缅族,它们征服了上下缅甸的所有族群建立了蒲甘王朝,后被元朝所灭。然后各族势力马上分崩离析各自为政,直到缅族为主的东吁王朝再次统一缅甸全境。

蒲甘王朝建都蒲甘城,位于曼德勒附近,属于伊洛瓦底江中游。东吁王朝建都东吁城,也位于伊洛瓦底江中游。

如果再算上清朝时期的贡榜王朝建都曼德勒,会发现古代缅甸首都都集中在伊洛瓦底江中游,最北不超过曼德勒,最南不超过东吁城。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说这片地区有魔力?魔力肯定是没有的,但粮食产量大大滴!

伊洛瓦底江与中国的黄河一样,是两国各自的母亲河。在古代农业技术不太发达时,中游地区更有利于农业发展,比如黄河中游的关中地区也要比下游发展的早。

有了发达的农业,才能繁育更多人口,人口多了才能开垦更多田亩,这是个正循环。

另外再看看三次统一缅甸的是谁,全是缅族为主的王朝。而缅族据说来自雪区,那就是缅甸的北方。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北方人不会太适应南方的气候,所以选国都的时候最南也就到长江沿线了。缅甸人好像也有这个习惯,牢牢把控住中游的平原产粮区,这样向北或者向南都比较方便。

后世里缅甸曾一度把首都放在了仰光,利用海运发展的还不错,成为东南亚的大港口。但没过多久又把首都迁回了中部的内比都,原因还是同样,民族。

如果让下缅甸地区的孟族人经济发展的太好,掌控了国家经济命脉,那以缅族为主的政府就不好控制全局了,搞不好会再次分裂。

洪涛之所以敢派海军不远万里到沙廉港占便宜,也是看准了缅甸的民族问题。他想扶持当地的孟族人与东吁王朝对抗,间接逼迫缅族人把大部分精力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这样一来不光解了云南的燃眉之急,还能变相消弱东吁王朝的实力。等腾出手把云贵川地区的改土归流工作完成,再回过头来对付一直不安分的缅族政权。

到时候是直接武力铲除,培养傀儡政权,还是继续扶持孟族人向北扩张,视当时的周边各国状态和经济情况再议。

这也是洪涛为什么停止扩张,拿出大量精力和人力财力去解决云贵川等地土司的原因。不把内部的民族问题搞踏实,占领的地盘越大麻烦就越多,最终让中央政府左支右绌、顾此失彼、焦头烂额。

做为一只走到哪儿就把蛆下到哪儿的大绿豆蝇,洪涛坚决不允许有别的苍蝇在自己的蛋上下蛆。民族问题,就是蛋壳上的裂隙,必须优先重视。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wap.xbiqugu,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