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天道小说网 > 历史 > 战国大司马 > 第432章:蒙仲与宋王偃

战国大司马 第432章:蒙仲与宋王偃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7 02:45:45 来源:香书小说

宋王偃,这是一位毁誉参半的君主。

他是宋国上一任君主宋剔成君的弟弟,二十余岁时就担任宋国的大将,英勇擅战,在宋**队中极有威望,因此后来他的军队才会支持他篡夺其兄长的君主之位。

在外人眼中,尤其是在齐国放出的谣言中,宋王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传闻他不敬天地、不重礼数,沉溺于酒色,还说什么剖开驼背人的背、砍断早晨过河人的腿云云,其实这些都是齐国对宋王偃的污蔑,原因就在于宋王偃篡夺了亲善于齐国的宋剔成君的君主之位,且率领曾经臣服于齐国的宋国挑战齐国的威严,这是齐国所不能容忍的。

因此齐国释放谣言,将宋王偃污蔑为‘桀纣再世’,但事实上,当代最具舆论影响力的儒家,却从未对宋王偃做出过负面评价,甚至于儒家的领袖孟子,还尊称宋偃为宋王,劝宋王偃以‘仁政’治国,表示这样就能不惧齐楚。

对比孟子当初出使魏国见到魏襄王,离开时就说魏襄王不像是一位君主,他称呼宋偃为宋王的举动,已经算是极其友好了。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孟子本身就对宋国抱持好感,因为当时沿用儒家思想治国且推行仁政的,其实就只有一个半国家,一个即前些年被宋国伐灭的滕国,半个即宋国。

听上去似乎很讽刺,被齐国污蔑为桀纣再世的宋王偃,他治下的宋国居然是推行仁政的——尽管宋国推行仁政主要是因为国相惠盎的关系,但最起码宋王偃也得认可这件事吧?

而除了孟子以外,对宋王偃以及宋国抱持极大好感的,便是赵国的赵主父。

赵主父与宋王偃有着超过三十年的稳固盟约,期间赵宋两国从未发生过矛盾与摩擦,当年蒙仲还在赵国的时候,就不止一次听赵主父称赞宋王偃是他最信赖、最可靠的盟友。

正所谓物语类聚、人以群分,像孟子、赵主父等人都如此推崇宋王偃,宋王偃当然不会是谣言中那个‘桀纣再世’的昏君。

当然,事情都有两面性,更何况是人,宋王偃也有缺点,比如好战、易怒、嗜杀。

宋王偃夺取其兄宋剔成君的位置,就是看不惯其兄向齐国摇尾乞怜,毕竟从诸侯国的‘地位’来说,宋国是周王室的‘三恪’之一,地位可要比齐国高得多,因此,为了恢复宋国的尊严,宋王偃在夺取其兄的君主之位后,在数年内前后发动了三场针对齐国、楚国、魏国的战争,将齐、楚、魏这三个都垂涎于宋国富饶的强国都打了一遍,为的就是向这三个国家表明宋国有玉石俱焚的决定,绝对不会宽恕试图侵犯宋国的敌国,哪怕是强国。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宋王偃的举动未免有些打肿脸充的嫌弃,但事实证明,在这接连三场战争之后,齐、楚、魏三国确实被震住了,此后在长达三十几年的时间里,都不曾再侵犯宋国。

反倒是宋王偃,在休养生息二三十年后,再次发动了针对滕国、针对淮泗之地的扩张,扩大了宋国的版图。

至于易怒与嗜杀,这两个缺点其实可以放在一起说。

宋王偃的脾气确实不好,很容易发怒,而一发怒就要杀人,因此宋国的臣子都畏惧这位君主。

但事实上,宋王偃也绝非是不分忠邪地乱杀人,比如惠盎,毫不夸张的说,宋国所有臣子劝谏、忤逆宋王偃的次数全部加起来,都没有惠盎一个人来得多,可是直到如今,惠盎还是活的好好的,而且依旧担任宋国的国相,深受宋王偃的器重。

反观,像唐鞅那种只懂得阿谀奉承的小人,当年只是在宋王偃与惠盎出现争执时说了一席迎合宋王偃的话,结果反而被宋王偃迁怒给杀了——宋王偃将当时对惠盎的愤怒,迁怒到了唐鞅身上。

这件事足以证明,宋王偃并不是是非不分的昏君,相反,他还是一位明君,只是他一贯暴虐、嗜杀的形象,实在很难跟明君挂上钩罢了。

这不,此时此刻,当蒙仲说出那番公然挑战宋王偃的话时,附近的那些侍者、卫士们都看得目瞪口呆。

要知道纵观整个宋国,绝没有人胆敢指着宋王偃说什么‘来,让我把你这个老糊涂打醒’这样的话,太子戴武不敢,国相惠盎也不会,更别提戴不胜、戴盈之等人。

这个叫做蒙仲的年轻人,到底是什么来头?

就当在场所有人都认为这个年轻人必死无疑,绝对会被宋王偃唤来卫士杀死的情况下,宋王偃却出乎众人意料地接受了那个年轻人的挑战。

在众目睽睽之下,宋王偃命人取来一套甲具,命在场的宫女帮助蒙仲穿戴,而在此期间,他则拄剑与蒙仲闲聊:“你既回到宋国,看来魏国与秦国的战争已经结束了?”

“啊。”

在两名颇有些胆战心惊的宫女的帮助下,蒙仲穿上甲具,口中回道:“七月下旬时差不多就结束了,随后半个月,我与秦国的魏冉商议了一下割地的问题。”

“割地?”

宋王偃有些惊讶地睁大了眼睛:“秦国割地?你助魏国夺回了西河?”

“只是包括大荔、临晋、元里、合阳、少梁、籍姑数城在内的二百余里土地,算不上是完整的西河郡,与曾经魏国的西河郡相比,还仍有几座城池在秦国手中,比如阴晋,不过想要逼迫秦国割让阴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了,秦国若没了阴晋,他发兵中原的路径都被切断了……”蒙仲没有详细解释,只是简单地说了几句。

“二百余里土地么?”

宋王偃脸上闪过几许恍惚之色。

要知道,这些年宋国占领滕国、占领薛邑、占领淮泗,而这些地方全部加起来,有没有两百余里都尚且未知,然而眼前的这位年轻人,只通过一场耗时大半年的战争,就助魏国从秦国手中夺取了二百余里土地。

想到这里,宋王偃对魏国就难免有些羡慕嫉妒恨。

‘是否想过回来?’

宋王偃忍不住想这么问一句,但他终归是拉不下这个脸,旁敲侧击、轻描淡写地问道:“此番为魏国立下如此功劳,魏王赏你什么?”

“魏王封为郾侯。”蒙仲平静地问道。

听到这话,为他穿戴甲具的两名年轻宫女眼眸中闪过浓浓的震惊,震撼的对视了一眼。

眼前这位年纪与他们相仿的年轻人,居然是魏国的侯爵?

而在旁那些听到了这话的侍者与卫士们,此刻亦是骇然地睁大了眼睛。

这也难怪,毕竟侯爵已经是当代位极人臣的爵位了,寻常人穷极一生都未必能得到,而这位年轻人……这么年轻就获得了?

“郾侯?”

宋王偃咂摸了片刻,存心故意挑刺:“就只有一个封爵?相应的封赏呢?封邑呢?”

蒙仲平静地回答道:“不清楚。……当时我听到了某些传闻,因此没等到论功行赏,就启程来宋国了,大概还有后续吧。”

听到蒙仲所说的‘某些传闻’,再联想到此子方才恶劣的态度,事实上宋王偃就已经猜到了几分,但他非但没有动怒,反而心中颇为欣赏蒙仲,毕竟蒙仲在听说故国有难后,连侯爵封赏都顾不得便急匆匆赶回宋国,当代在外的宋人,就几人能做到?

“寡人劝你上点心。”宋王偃故意挑拨道:“魏遫一向吝啬,再考虑到你与田文有仇,别到时候只是平白得了一个郾侯的空爵……”顿了顿,他颇有深意地加了句:“这种空爵,寡人随口就能封你。”

蒙仲看了一眼宋王偃,嗤笑道:“这算是你对我的邀请么?”

“可笑!”

宋王偃板着脸冷笑道:“你以为你是谁?你以为你助魏国夺取了二百余里,寡人就会把你……”

说着说着,他说不下去了。

好吧,这次蒙仲助魏国从秦国手中夺取了两百余里土地,其实他心中是各种羡慕嫉妒恨,毕竟蒙仲是他宋国人,本该作为他宋国的将领,为宋国开辟疆土。

只是对于眼前这个年轻人……自幼好强倔强的宋王偃实在是拉不下脸。

他想了想说道:“若是日后在魏国待不下去了,寡人可以考虑给你一个军司马的职位。”

听到这些,蒙仲冷笑一声,反唇讥笑道:“指望我在魏国失势,你还不如退位,将王位传给太子,我还考虑一下。”

“……”宋王偃面色一沉,不再说话。

而此时,两名宫女已帮助蒙仲穿戴好了甲具,蒙仲逐一报以微笑:“多谢两位。”

“不、不用……”两名宫女心惊胆颤,低着头迅速从蒙仲身边离开。

倒不是说蒙仲的笑容有多么吓人,而是蒙仲方才那直白让宋王偃退位的话吓到了她们。

包括在不远处旁观的侍者与卫士们,虽然蒙仲说得毫无负担,可这些听在耳中的人,却只听得额头冷汗直冒,心中直呼这位魏国的郾侯实在是太有气魄了,居然敢说这样的话。

在众目睽睽之下,已穿戴好甲具的蒙仲缓缓走向宋王偃,一边走,一边缓缓抽出了宋王偃当初赐予他的那柄利剑。

而见此,宋王偃亦将手中的利剑平举,目视着蒙仲沉声说道:“小子,有十年了吧?让寡人看看你的成长,看看你何来的胆量,敢对寡人出言不逊!”

“哼!请宋王赐教!”

冷哼一声,蒙仲快步走向宋王偃。

而与此同时,惠盎还在城外的军营里,一边关注着肉食的搬运,一边与戴不胜谈聊着当前的战局。

聊着聊着,忽然两名卫士急匆匆地奔到这边,抱拳禀报道:“惠相、司马,有惠相府上的家仆来到营外,说是有要事欲立即见到惠相。”

戴不胜闻言看向惠盎,眼神无声的询问:你家中出事了?

惠盎摇摇头,心说我不知道啊。

见此,戴不胜便下令派人将惠盎府上的仆从带进来,结果那两名仆从一见到惠盎便急切地说道:“主人,二叔回来了……”

惠盎愣了愣,旋即才意识仆从口中所说的二叔,指的可能是他的义弟蒙仲。

“你是说我弟蒙仲?”

“正是。”

“哈!”惠盎闻言欣喜地问道:“阿仲此刻在哪?在家邸么?”

“不。”另一名仆从摇摇头,气喘吁吁地说道:“二叔径直去王宫请见大王,听宫门处的卫士讲,二叔面色阴沉,似乎有什么大事……”

“径直去见大王?不好!”

惠盎微微一思考,旋即便意识到情况不妙。

要知道,蒙仲以往来到彭城,每次都是见到他府上拜见,叙述兄弟情义,何时见他径直去王宫请见宋王偃?

事有反常必为妖,这次蒙仲径直去见宋王偃,肯定要坏事!

一想到这里,惠盎顾不得再待下去,转头对同样面露惊喜的戴不胜说道:“按理来说,我弟在魏国那边还有许多事务,不会这么就返回宋国,他肯定是听说了‘那件事’,找大王争论去了……”

戴不胜也知道事情利害,连忙说道:“我不方便出面,惠相请即刻赶回王宫,蒙仲那小子与大王……唉,惠相且立即动身吧。”

惠盎点点头,立刻告别戴不胜,带着家仆乘坐马车返回彭城。

回到彭城城内,惠盎一行人径直前往王宫。

以惠盎的身份,自然无须通报,在宫门让行之后,惠盎下了马车,独自一人快步奔向宫内。

沿途,他向一队卫士询问宋王偃的位置:“大王眼下身在何处?”

那队卫士回答道:“在宫内校场,正与一位叫做蒙仲的年轻人比剑。”

比剑?

这不就是打上了么?

惠盎惊地脑门冒汗,快步奔向校场。

待他来到校场后,他四下一瞧,果然看到校场有二人身披甲胄正在比武,一人是宋王偃,一人正是他义弟蒙仲。

这二人一边比剑,一边争执。

“……这个国家,是寡人一手壮大的,轮不到你这子对寡人指手画脚!”

“哈!那还真是伟大啊,伟大的宋王……”

“混账!有本事就莫要闪来闪去!”

“哈?好!……哟,伟大的宋王,在下还未用力,你怎么就后退了呢?”

“混账!寡人要杀了你!”

“来,让你杀。”

『……』

站在校场旁盯了半天,惠盎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上天保佑,事情总算还没闹到最大,不过……

看了一眼站在校场旁的那些宫女、侍者与卫士,惠盎想了想,旋即走上前去,挥挥手说道:“都退下吧。”

众宫女、侍者、卫士面面相觑,或有一名卫士怯生生地说道:“惠相,我等职责所在……”

“难道你们还不相信惠某么?”

惠盎温声安抚道:“不会有事的,场中那个年轻人,是我的义弟,他不会伤害大王的,他只是想通过他的方式,去纠正大王犯下的一些错误……大王的脾气你们都知道,接下来,莫要靠近这边,这也是为你们好。放心吧,我会在这边的。”

听到这里,那些宫女、侍者、卫士们又哪里还会不明白,点点头正要离开,旋即就听到砰地一声,场中的宋王偃被蒙仲反身按到在地。

“怎么了?伟大的宋王,不是要杀我么?怎么自己倒下了?……来,站起来。”

远远地,传来了蒙仲对宋王偃的嘲讽。

旋即,又传来宋王偃从地上爬起时那恼怒的谩骂声。

『……惠相说得对,这真不是咱们能看的……』

众宫女、侍者、卫士面面相觑,赶紧装作什么都没看到,立刻离开了这片是非之地,只留下惠盎一个人独自站在校场,看着远处宋王偃与蒙仲的比剑。

不得不说,宋王偃明明已是六旬高龄,但与‘沉浸酒色’的传闻不同,这位君主纵使今时今日,仍保留着非常出色的体能与武艺,只见他一边朝着蒙仲挥剑,一边口中继续大骂蒙仲:“没有寡人,你们至今仍受齐国奴役!你们这些人,凭什么胆敢违抗寡人?”

“所以你就驱逐了太子?愚蠢!当年我回宋国时,就向你讲述了赵国的内乱,讲述了赵主父与赵何之间的矛盾,我以为你会引以为戒,却没想到……”

锵地一声,蒙仲一剑将宋王偃手中的剑挑飞,旋即一记手肘撞在其胸口,迫使其连连后退。

丢了手中的剑,宋王偃也不去拾捡,攥拳就挥向蒙仲,口中骂道:“寡人已对他们颇为宽容,是他们,是他们违抗寡人……”

蒙仲亦随后抛下了手中的剑,一边与宋王偃拳脚相向,一边正色说道:“通过宋国目前恶劣的局势,你就该知道,太子才是宋国的未来,我也不对你讲什么大道理,迎回太子,激励臣民击退齐军!”

“哼!寡人自会击退进犯的齐军!”

“不,你办不到!……虽然于国有功,但你只会让臣民畏惧,唯独太子戴武,才是宋国臣民愿意追随的明君,然而你却愚昧的驱逐了太子,分裂了宋人,让那些愿意追随太子、效忠太子的人失去了希望……”

“太子太子,寡人才是一手扭转宋国国运的君主!寡人,即是宋国!”

“你这副模样,让我想到了赵主父……赵主父当初不肯交出权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怕被赵人逐渐遗忘……”

砰地一声,蒙仲抓住宋王偃的手臂,将其整个人抡起,使后者的背部狠狠摔在了地上。

此时,只见他居高临下目视着倒在地上的宋王偃,摇摇头说道:“孟子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你以武力治国、抗拒齐国,因此待你年老时,不会再有人惧你。你口口声声说会亲自击退齐军,可是如今的你,连我都打不过,谈什么率领军队击退齐军?……但太子不同,太子戴武修仁德,纵使没有像你年轻时那样的武力,也有许许多多的人愿意跟随他。”

说着,他深吸一口气,正色说道:“赵国父子相残,使国力大损,今宋国亦因为父子不睦,惹来齐国趁机入侵。抛掉你所谓的固执吧!我的兄长当年因你下令征战滕国而亡,使我母亲数年以泪洗面,至今仍然不能淡忘,我对你的恨意,更甚于滕虎!……只是当时你说,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使宋国强大,不至于再沦为其他强国肆意进攻的对象,我才熄灭了这份恨意。尤其在后来见到赵主父后,我逐渐觉得,或许你是对的。可现如今,你驱逐太子,分裂宋人士气,哪怕宋国就在覆亡边缘,你仍不肯正视你犯下的错误。你所作的这些,还符合你当年那句‘一切为了宋国强盛’的誓言么?”

“……”

宋王偃‘大’字型倒在地上,喘着粗气一言不发,脸上的表情变颜变色。

此时,蒙仲长吐一口气,目视着宋王偃冷冷说道:“接下来,我会去迎回太子,请太子出面激励全国,倘若你要阻止,那或许就是我报当年兄长之仇的时候了!……但我还是希望,你能老老实实的躺在这里……”

说到这里,他犹豫一下,最终还是神色复杂地补充了一句:“宋国,不会忘记你的功劳,也不会将你遗忘,正如你所言,没有你,宋国依旧是齐国的附庸,被齐、魏、韩、楚肆意侵夺,但,如今宋国更需要的是太子。……不是你不如太子,只是你老了,你所剩无几的勇武,无法再带领这个国家,宋国只能用另外一种方式来抗拒齐国与其他国家的威胁……太子的仁德,可以弥补。”

说罢,他走向自己那柄剑,将其拾起,继而转身朝着惠盎走了过来。

看着寂静倒在地上的宋王偃,惠盎微微露出了几分笑容,说道:“麻烦你了,阿仲,整个宋国可能就只有你才能说服大王,虽然……”

说罢,他看着远处倒在地上的宋王偃摇了摇头。

听闻此言,蒙仲举起右手攥了攥拳,笑道:“这一刻,我不知等了多少年了。”

“你啊……”惠盎无奈的摇了摇头,旋即温声托付道:“去吧,迎回太子,助我宋国击退齐军。这边,接下来就交给我吧……”

回头看了一眼宋王偃,蒙仲点点头离开了。

蒙仲离开之后,惠盎徐徐走向宋王偃,见宋王偃躺在地上,双目无神地看着天空,他单膝跪地,轻声说道:“大王,阿仲……他去迎太子了。”

宋王偃的眼眸中毫无波澜,片刻后,他苦涩说道:“惠盎啊,寡人……真的老了,连一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寡人都不是对手了……”

“但凡是人,终有老迈的那一刻,但在臣心中,大王依旧是当年那位,力能屈伸铁钩的王……正如阿仲所言,我宋人不会淡忘大王,宋人怎么会忘记像您这样一位神勇的大王呢?纵观我宋国历史,没有任何一位先王能与大王相比。”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刚正不阿的惠盎,想不到也会有阿谀奉承的时候。”

“并非阿谀奉承,这是臣的肺腑之言。”

“肺腑之言啊……那再多说说。”

“呃……”

()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wap.xbiqugu,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