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天道小说网 > 历史 > 战国大司马 > 第451章:诸国纷争(二)

战国大司马 第451章:诸国纷争(二)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7 02:45:45 来源:香书小说

『PS:估摸着还有……三章?唔,有几个人要写到,不然愧对这个题材。』

————以下正文————

魏王遫十四年初,秦赵同盟破裂,秦国发兵攻打赵国的西河郡。

赵国亦设有西河郡,它位于魏国河东郡的北面、肤施(上郡)的东侧,再往北即是雁门、往东则是晋阳,因大河位于郡土的西侧是故称之为‘西河’,以至于有了西河郡的说法——姑且就称作赵西河郡。

秦赵同盟破裂后,数万秦军渡过大河,先夺取蔺地,继而又对离石、中阳等城发动攻势,兵锋直指赵国的晋阳。

这个消息传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后,赵王何万分着急。

要知道,晋阳是赵国非常关键的一座城池,无论是历史意义还是战略意义。

从历史意义上来说,晋阳乃是赵国嬴姓赵氏的发源地,在三家分晋前,赵家的历代祖宗基本上都葬在晋阳一带,祖宗之地,焉能被遭到他国的威胁?

而从战略意义上来说,晋阳乃是连接肤施、雁门与赵国邯郸郡的中枢,甚至通过晋阳可以对魏国的河东郡、韩国的上党郡施压,倘若晋阳被秦军所夺,别的姑且不说,至少‘西河’——即大河以西的肤施,那片广阔达数百里的土地将从此不归赵国所有。

肤施,那可是赵主父从胡人那边夺来的,是胡人对赵国臣服的象征。

想来想去,赵王何决定派大将坐镇晋阳,以抵挡秦国的入侵。

谁,能担任晋阳守?!

当看到那刺眼的‘晋阳守’三个字时,赵王何心中不是滋味。

毕竟早在十几年,赵主父就早已意识到了晋阳的重要性,并内定日后由蒙仲出任晋阳守,总摄肤施、雁门、晋阳三郡,向西抵挡秦国,向南则抵挡魏国的河东郡与韩国的上党郡,只可惜物是人非,赵主父当年内定的晋阳守人选,如今早已不再是赵国的臣子。

沉思了片刻后,赵王何唤来弟弟平原君赵胜,嘱咐后者道:“赵胜,你立刻前往魏国求援。”

赵胜听了很纳闷,因为虽说秦国发兵攻打他赵国的西河郡,但考虑到秦国耳熟能详的将领大多都在函谷关一带与蒙仲对峙,他赵国眼下其实还并不需要向魏国求援。

直到赵王何在赵胜耳边解释了几句,赵胜这才恍然大悟。

当日,平原君赵胜便离开了邯郸,前往魏国的都城大梁,请见魏王遫。

平心而论,魏王遫其实并不想支援赵国,甚至于,他巴不得秦赵两国打得越凶越好,毕竟赵国只有在秦国面前输得惨了,才会考虑真正倒向他魏国。

但鉴于赵胜迎娶了自己的女儿,是自己的女婿,魏王遫也不好当面拒绝赵胜的恳求,于是便假意对赵胜道:“贤婿莫急,虽秦国发兵攻打贵国的西河郡,但据寡人所知,秦国的精锐皆在函谷关,贵国倒也无需担心进攻贵国的秦军会有多么厉害。……至于发兵支援,贤婿有所不知,针对秦国的诸事,寡人皆已托付给了大司马,贤婿不如赴宜阳,与大司马商议一番,如何?”

他口中的大司马,即指蒙仲。

然而,恐怕魏王遫也没想到,他这话正中赵胜的下怀,只见赵胜故作犹豫了一番后,便立刻踏上了前往韩国宜阳的旅途。

不过在此期间,魏王遫则让国相田文写了一封信给蒙仲。

田文的这封信,早赵胜几日送达宜阳,交到了大司马蒙仲手中。

信中意思很简单,总结下来就是让蒙仲暂时别急着发兵支援赵国,先隔岸观火,观望一阵子再说。

毕竟魏国发兵支援赵国,势必得罪秦国——当然,眼下的魏国并不畏惧得罪秦国,但问题是出兵是要花钱的,他魏国总不能白白花出这笔钱粮吧?那肯定得从赵国那边得到点好处。

最起码,赵国得做出承诺,亲近魏国一同对抗秦国,那样才值得魏国发兵救援赵国。

本来这种事,魏王遫根本无需特地叫田文叮嘱蒙仲,只不过他知道蒙仲对赵国亦有些念旧,不希望这份念旧影响蒙仲的判断而已。

数日后,赵胜抵达了宜阳,请见蒙仲道明了求援之意。

听罢,蒙仲客观地说道:“秦国的擅将之战,比如白起、芈戎、司马错、王龁,皆在函谷关、阴晋、武关一带,秦国的精锐,亦大多在此,我认为赵国完全有能力抵抗秦国这次的入侵。……平原君且莫怪,相比较夺取贵国的西河郡,这片三川之地,才是秦国处心积虑想要夺取的土地,是故我常年驻军在此,以抵挡白起,虽眼下贵国与我魏国有联姻之情,但我不能仅仅因为一支秦军偏师进攻贵国,就将麾下的军队调往贵国的西河军。……请恕罪。”

听到这话,赵胜连忙说道:“郾侯言重了,正如郾侯所言,目前秦国对我赵国的攻势,我赵国还能抵挡,但我等担心的是秦国抽调此间的精锐……”

“这一点平原君可以放心。”蒙仲笑着摇了摇头:“秦国不敢的。……除非秦国不想要函谷关了,否则,秦王绝不敢调走白起等人。”

“那就好。”

平原君赵胜故作放心地点了点头,旋即,他看了一眼蒙仲,道出了他王兄赵王何派他前来的真正目的:“事实上,在下此番前来,还有一件事……”

“平原君请讲。”

“是这样的……”赵胜看了一眼蒙仲,低声说道:“鉴于秦国这次的入侵,王兄认为当派一位上将坐镇晋阳,且不知,何人能担当此任?”

“……”蒙仲愣了愣,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赵胜,旋即不动声色地说道:“廉颇吧。廉颇勇谋兼具,可担当此重任。”

“廉颇么?”赵胜点点头,旋即目视着蒙仲目不转睛地说道:“可在下却认为,还有比廉颇更适合的人……”

说罢,他也不等蒙仲做出反应,压低声音说道:“郾侯,在父王在世的那时,您就是父王内定的晋阳守……在下也听说了,郾侯如今身兼魏宋韩三国的大司马之职,身份尊贵、地位超然,由此可见父王的识人之明,奈何我赵国命运多舛,沙丘内乱,诸多贤臣良将被迫逃亡。如今,王兄已罢免李兑的相位,由在下愧居赵相一职,虽我赵胜才疏学浅,但心怀一腔报国的信念。……眼下,赵奢已回归我赵国,在赵奢的推荐下,王兄已派人前往楚国寻找庞煖,甚至于,就连剧辛、乐毅,王兄亦多番派人示好,倘若诸位能回归我赵国,王兄定以上卿之爵相待……”

“……”

静静听着赵胜的话,蒙仲心中感觉有点好笑。

事到如今,赵王何还想着召回当年因赵国内乱而逃亡的那些人?可能么?

当年那些人中,赵奢恐怕是那唯一的例外了,毕竟赵奢本身就是嬴姓赵氏的旁宗子弟,最初逃亡燕国就是为了避免被安平君赵成、奉阳君李兑等人迫害,可能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长久地为燕国效力,所以后来才会抛下燕国的爵位返回赵国。

至于剧辛与乐毅,暂且不说二人目前在燕国的地位,单说燕王职在他二人落魄之际提拔重用,托付‘覆齐’的重任,这就注定剧辛与乐毅二人绝不会背叛燕王职。

再说到他蒙仲,别说他如今深受魏王、宋王、韩王三位君主的器重,单单是当年赵王何默许赵成、李兑二人逼死赵主父,就注定蒙仲不会为赵何效力——就像他不愿为宋国的前任君主宋偃效力一样。

长长吐了口气,蒙仲对赵胜说道:“廉颇吧,廉颇足以担任晋阳守。”

“郾侯……”赵胜有些着急。

抬手打断了赵胜的话,蒙仲正色说道:“我大概明白了平原君此番的真正来意,但我只能说一句抱歉,我深受魏王、宋王、韩王三位君主的赏识与器重,绝无可能背弃三王、背弃三国。……我很感激赵王,很感激平原君在提到晋阳守这个词时仍然想到我蒙仲,但我这些年来,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会接受这个位子……赵主父身故后,这件事就绝无可能了。……当年赵国的内乱,我亲身经历,不怪任何人,只能说是各自立场不同,但在赵主父一方势败后,今日的赵王不依不饶,默许赵成、李兑二人要将赵主父置于死地,这件事我耿耿于怀……这些年,我两度出使赵国,拜见赵王,这并不代表我忘却了这件事,或者用傲慢一些的话来说,意味着我原谅了赵何……不,我不会原谅他,只是人死不能复生,况且又已过了那么多年,因此对于这件事,我决定‘算了’,但,算了,并不等于原谅……就像赵王至今仍坐视赵主父的陵墓坐落于赵齐边境的灵丘,不肯将其迁回邯郸,他不会原谅赵主父,我也不会原谅他!”

说到这里,蒙仲长吐一口气,换了一副神色笑着说道:“当然,对于赵国,我并没有恶意,倘若赵国能与魏宋韩三国联合抗击秦国,待赵国需要援助时,在下责无旁贷。”

“……”

听到蒙仲这一番话,平原君赵胜几番欲言又止,而最终,他露出几分勉强的笑意:“那就……多谢郾侯了。”

“不敢。”

次日,赵胜便启程返回邯郸。

回到邯郸后,他将蒙仲的原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赵王何,只听得赵王何久久沉默不语。

蒙仲说得没错,历代赵国的君主,都是安葬在国都周边一带的王陵,无论是以晋阳为都时,还是以邯郸为都时,唯独赵主父孤零零地葬在赵齐边境的灵丘。

虽然赵王何对外宣称,那是因为赵主父身故于灵丘、魂魄在灵丘,但事实上就像蒙仲所说的那样,那是因为赵何至今仍对赵主父心怀恨意,只因为赵主父默许赵章杀死了他赵何最信赖、最信任的老臣肥义。

而同样地,因为他默许赵成、李兑逼死赵主父,蒙仲亦对他心怀恨意。

当然,其实在派赵胜前去的时候,赵王何就已经猜到被会蒙仲拒绝,他只是想最后尝试一番而已,毕竟,晋阳守这个位子,原本就是属于蒙仲的,早在十几年前……

魏王遫十四年五月,赵王何封廉颇为晋阳守,勒令后者负责击退犯境的秦军。

待廉颇受命时,秦军已攻入晋阳郡,廉颇率领邯郸援军入驻晋阳,几战击败秦军,逐步收回失地。

鉴于此,秦国国尉白起命王龁、嬴摎率精锐之军增援赵西河,蒙仲得知消息后,亦立刻派晋鄙率河东军北上。

晋鄙率军入驻北屈,摆出一副欲进攻蔺地、中阳,截断秦军归路的架势。

得知此事后,白起写信大骂蒙仲:“我攻赵国,与你何干?”

蒙仲回信嘲讽白起:“北屈乃魏国之城,我调魏军入驻魏城,与你何干?”

白起大怒,擅自率军出函谷关搦战,蒙仲亦擅自迎战,双方在函谷关前打了一仗,不分胜负,各自收兵。

事后,魏秦两国各自派使者指责对方破坏停战协议。

由于攻打赵国并不顺利,且新任的晋阳守廉颇已在北方渐渐站稳,穰侯魏冉意识到错估了赵国的实力,他终于意识到,赵国并非柔弱可欺的国家。

于是,魏冉决定与赵国言和。转而去教训另外一个出工不出力的盟国——楚国。

魏王遫十六年,翟章身故。

这些年蒙仲率军驻扎于宜阳,后勤诸事全靠翟章替他统筹全局,担任着类似‘小司马’的职务,如今翟章身故,蒙仲于是推荐了公孙竖。

魏王遫听取了蒙仲的建议,召河东守公孙竖回大梁担任小司马,再封晋鄙为河东守。

十七年初,秦王稷与赵王何相会于离石,相约两国再次修好。

虽然能够理解赵王的行为,但赵国再次与秦国结盟,仍然让蒙仲感到有几分失望。

而有意思是,在秦赵两国的君主相会于离石之后,蒙仲忽然从赵国听到了一则传言,说是晋阳守廉颇似乎要杀一个叫做蔺相如的赵国上卿。

过了一阵子,赵国又传来了一则传言,说是廉颇光着膀子背着荆条在那位叫做蔺相如的上卿府前谢罪。

魏国的河东守晋鄙得知此事后,写信去嘲笑廉颇,廉颇专门写了回信来骂晋鄙,不过却未解释他与蔺相如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但从细作于赵国送回的消息称,赵国的臣子眼下空前的团结。

同年,秦国派华阳君芈戎守函谷关,调白起攻打楚国。

得知此事后,蒙仲率五万联合军前往宛城,观望局势。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wap.xbiqugu,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