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天道小说网 > 历史 > 大豪杰 > 第二百章 争功

大豪杰 第二百章 争功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7 03:28:10 来源:香书小说

热门推荐:、、、、、、、

一颗天外来石夜坠韩遂的羌营,致使董卓趁机偷袭羌营得逞,虽然这看似是侥幸的胜利,但是对于知情的人来说,这却恰恰是韩遂的运气。

要知道若没有那块天外来石,皇甫嵩势必能活活耗死韩遂的十万羌兵,重创西北边陲的羌、胡部落。

毫不夸张地说,若是皇甫嵩这次能够顺利杀光这十万羌、胡两族的战士,大汉的西北边境最起码也能得到至少十年的和平。

还有河首平汉王宋扬,这个趁大汉虚弱起兵造反的,目前天底下势力最庞大的反贼,恐怕也坐不稳他的反王位置了。

“可惜。”

对于这个变故,在天明后赶来视察的皇甫嵩在了解情况后遗憾地叹了口气。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这次的“天变”让韩遂终于能够咬牙承认失败,撤军返回金城郡,但因为当时变故发生地十分突然,哪怕是韩遂未能减少伤亡,使得董卓终于获得了一份比较丰厚的战果。

要知道自从意识到大将军何进打算整顿偌大军方后,董卓便改变他本来想给汉军使绊子的主意,迫切想在这场战役中斩获功劳,作为进身资本投靠何进,只可惜先有周慎刚愎自用,坏了大好局势,后又有皇甫嵩力挽狂澜扭转整个战局,使得董卓这*位豪杰竟没有用武之地。

不过昨夜的这场夜袭,董卓也算是稍稍吐了一口郁闷之气,只可惜未能抓获叛首韩遂、边章二人。

董卓、皇甫嵩、张煌、皇甫郦,一大帮人围着那个被天外之石砸出的巨坑,颇感兴致地围观着。

在这个“神力”观念根深蒂固的年代,世人对于像这种“从天外坠落的星辰”的失态,那可是极为重视的。

像这种特殊的“天象”,世人普遍认为是上天对于凡人的警示。若是出现干旱、洪涝,天子也得拟一份罪己诏;就算是出现日食月食这种无害的天象。朝中的三公也得集体辞官,无辜地背上这份黑锅,为的就是不让天下百姓因惊恐而发生暴动,谁让这个时代对于天文的研究极不完善呢。

眼瞅着就连董卓、皇甫嵩这样的豪杰都一脸凝重地注视着那个巨大的坑洞,张煌由衷地感到好笑。

话说这些日子他真有些被皇甫嵩打击得不行,现在总算是又稍稍挽回几分优越感。

“挖到了,挖到了!”

随着一阵欢呼,挖坑的士卒们惊呼起来。

这一惊呼不要紧,本来就显得拥挤的坑洞边缘,那更是被围地水泄不通。好几次张煌差点就被身后探着脑袋眺望的士卒给挤到坑里去。

不一会,在坑底忙碌的士卒们就挖到了一颗黑漆漆的铁石,上面布满了坑坑洼洼的小坑,卖相说实话并不咋地。

不过张煌却知道,这块卖相并不咋地的玩意叫做“星铁”,又叫“陨铁”(疑是玄铁),那是比精铁、镔铁更具优势的铁胚,春秋战国时代那些传说至今的神兵,几乎都是由这种天外来物为主体。千锤百炼打造而成的。

比如张煌曾经机缘巧合得到的神兵吴钩,那便是古吴越一带奉以国器的神兵,也正是因为来历不凡,这种神兵才具备有能破武人刚体的特殊效用。

“就这么个玩意?”

董卓从那名士卒手中接过陨铁后在手上掂了掂。旋即不屑一顾地丢给了身边的张煌。

首次接触这种天外来物,张煌不禁有些激动,因为他从来没有亲身触摸过这种神奇的物体。

入手很沉、相当沉,仿佛这块铁几乎没有杂质。张煌知道。这是因为它在下坠的期间因与大气摩擦而烧尽了内在一些像煤之类的可燃物质,使其变成了一块纯粹的铁,这可是远比用烈火锻造更加彻底。因此也难怪这种铁会成为古代冶匠们锻造神兵的首选。

反复抚摸着铁块的表面,张煌颇有些爱不释手,他不禁幻想若是他能够藏下这块铁,日后找一位著名的冶匠将其锻造成武器,那绝对是能够比拟神兵的存在。

但遗憾的是,但凡这种从天而降的陨铁,都必须上交给朝廷的匠作部,私人是不得藏匿的。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董卓这才不屑一顾,随手丢给张煌让他开开眼界。

一想到这块铁疙瘩宝贝最终还是得上交朝廷,张煌的心思也就淡了,虽然有些不舍但还是将它递给了身边的皇甫郦,毕竟这位爷瞪大眼睛瞅着,显然也是个没有见过市面的主。

而另外一边,董卓与皇甫嵩没有理睬盯着陨铁啧啧称奇的张煌与皇甫郦二人,顾自在那轻声谈论着。

“被韩遂走脱,这场仗恐怕就不是短期可以结束的了。……对此你可有什么主意?”

董卓主动开口,似乎是试探皇甫嵩的意思。

皇甫嵩闻言望了一眼董卓,淡淡说道,“此番能逆转劣势,已足够我将功补过了……这就足够了。”

“唔?”董卓一听心中有些纳闷,因为皇甫嵩的话表示,他竟不准备再参与后续的征战?

董卓想要追问,可眼瞅着皇甫嵩那一脸自嘲、讥讽、冷笑的样子,他却愣住了。他本能地察觉,这回皇甫嵩所讽刺的,或许并非是他。

很快的,董卓便意识到皇甫嵩话中所讥讽的对象,荡寇将军周慎,亦或者,是此人背后的何进大将军势力。

那是在几日后的军事会议上,因为此前张温已将这场大捷以数倍夸张的方式书写下来送往了雒阳,可没想到朝廷发回来的正式嘉奖,落款却并非天子或老太尉杨赐,而是大将军何进。

记得秦汉初的时候,“太尉”又称“大司马”,相当于“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意思,而“大将军”的准确解释则是“上将军”,因此,“大司马”是位于大将军之上的,即太尉职权要比大将军更重。

但到了汉末,太尉就逐渐沦为虚职。一般由文官执领,职权仅限于书面嘉奖或处罚某位将领,不再具有实权。(到曹魏的时候,大司马与太尉并存,不过,是作为大将军的辅称,只有战功赫赫者才能受封,即,大司马大将军。这个现象与西汉时相似。)

但是再怎么没有实权,摆在台面上的嘉奖文书。一般还是通过太尉下达的,何进大将军这种越俎代庖的做法,说实话不怎么合适,容易被人所诟病。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份嘉奖竟然不是交给美阳军的主帅张温,而是交给此前非但毫无战功反而犯下大罪的荡寇将军周慎,这不由地让人遐想连篇。

“……着皇甫嵩官复原职,仍拜左将军……代陛下守美阳,务保皇陵无恙。”

在整个帐内众人鸦雀无声的注视下。荡寇将军周慎念完了何进大将军的嘉奖文书,总结内容无非就是叫众人再接再厉,另外回复皇甫嵩左将军的职位而已。

然而关键点,却在于这份嘉奖令是交到周慎手上的。这其中的暗示意味,哪怕是傻子都看得出来。更不可思议的是,大将军何进竟要皇甫嵩守美阳、皇陵,说什么此事事关重大。谁不晓得韩遂已逃回金城郡?美阳、皇陵能有什么差池?

董卓默然地望了一眼皇甫嵩,即便他素来不服皇甫嵩,这会儿也不禁为后者感到几分不值。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因为皇甫嵩前一阵子太过于耀眼了,将韩遂那等枭雄玩弄于鼓掌之上,如此一来,何进大将军就势必要打压他。毕竟何进大将军的目的是控制整个军方,如若皇甫嵩在军方威信过盛,对他而言无疑会是一股阻力。

而皇甫嵩多半是也预料到了此事,因此他在董卓试探他的时候自嘲冷笑,说什么日后的征战将不会再有他出场的份。

果然被他料中。

“岂有此理!”在皇甫嵩身后,其侄子皇甫郦气地双目喷火,拳头攥地紧紧的。

然而何进大将军可不比荡寇将军周慎,别说是他,就算是他的叔叔皇甫嵩也难以抗衡,清楚这个道理的皇甫郦不得不奋力压制心中的怒意。

“韩逆”叛乱还未平息,朝中那些大佬就开始着手争功了,在董卓、张煌暗暗冷笑之余,袁滂、孙坚这些对汉室社稷抱持着忠诚的忠义之士在背地里那也是摇头叹息不已。

谁都晓得,皇甫嵩的功勋实在是太耀眼了,先前的“黄祸”已让他出尽风头,成为家喻户晓的朝中名将,若是这次的韩逆叛乱也被他一手包办,相信他在军方内外以及朝野上下的呼声将会更高,如此,就算是何进大将军也会感到困扰的。

于是乎,狡兔还未真正擒获,只是稍稍瘸了一脚,一副名为“皇甫嵩”的良弓就被迫不及待地深藏起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作为当事人,皇甫嵩对此的态度倒是十分的冷静,看着他那淡定泰然的样子,还真有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儒士气质。

不过仔细想想,像皇甫嵩这种多次大起大落的男人,要是不具备这种看淡荣华的心境,恐怕早就因坎坷的仕途郁郁而亡了。

张煌多少了解一些,皇甫嵩在黄巾之乱后因弹劾张让、赵忠的亲眷欺压百姓,被宦官诬陷被撤掉左将军职;中平五年时西凉河首平汉王宋扬一党的王国叛乱,皇甫嵩再拜左将军讨王国,但是随后又被掌权的董卓罢免,甚至下狱险些丧命。幸亏儿子皇甫寿坚跟董卓交情深厚,这才免于一死,当上了议郎,不久后升任御史大夫;初平三年董卓死后,李傕郭汜攻打长安先后,皇甫嵩又为车骑将军,结果到了十二月的时候因为流星的关系又被罢免。

可以说,这种起起伏伏的官运几乎是皇甫嵩仕途的主旋律。

如此也难怪董卓既敬重、忌惮皇甫嵩却又看不起皇甫嵩,因为皇甫嵩始终活得很被动,这位兵略奇才的官途要么是被拉出来救火,要么就是在朝中被雪藏碌碌无为。这是一个毫无野心的英雄式人物,他在好几次手握重兵的情况下都没有选择拥兵自重,而是默默地充当着大汉的基石,不像野心勃勃的董卓,在仅有三千凉州骑兵的情况下也要尝试着窥探权柄。

虽然有种好似兔死狐悲般感觉。但是皇甫嵩被驱逐出局,这对于董卓而言却是一个实打实的好消息。

除了皇甫嵩以外,这里在座的有哪个比得过他?

他甚至可以开始想象,待会主动请缨追击韩遂的他,势必可以借助皇甫嵩所创造的有利条件,将韩遂杀地大败,向朝廷已经何进大将军奉上一次酣畅淋漓的大胜仗。

想到这里,董卓有些按耐不住了,因而在张温询问众人接下来的军事行动时,他率先站起来请命。恳请独自率领一支精锐追击韩遂。

可没想到的是,荡寇将军周慎竟然跳出来跟他争这个先锋将的职务。

他凭什么?!

他周慎凭什么?!

一个战败之将凭什么?!

好吧,人家凭的是有何进大将军在后面撑腰。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身为主帅的张温也不好不给周慎面子。

左右为难之际,张温只好本着两不得罪的想法办事,同时任命荡寇将军周慎与破虏将军董卓各自领一支精兵追击韩遂。

“岂有此理!”

记得最后董卓的黑着一张脸离开的,毕竟张温的做法让他失去了一次绝佳的扬名机会。

想想也是,倘若他独自领兵前往追击韩遂,并且此行顺利。那么的他的威望势必能直追力挽狂澜终结了“黄祸”的皇甫嵩,成为军方与朝中所器重的新贵。

但如今荡寇将军周慎参与其中,就算打败了韩遂,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更何况在最后论功行赏的时候。他董卓不一定能超过有着何进大将军支持的周慎。

更令董卓恼怒的是,张温似乎也有些偏向于周慎的意味,让孙坚担任周慎的副将。

孙坚那是什么人?

那可是武力超群与他董卓不相上下的猛将!

在董卓看来,有孙坚辅助。周慎只要自己不犯傻,啥都不做也断然没有战败的道理。

江东的猛虎,陇西的恶蛟。这一虎一蛟的名誉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换而言之,此行董卓就算是顺利,那也顶多喝口汤而已,肉跟骨头他是绝对吃不到的。

想明白这一点后,董卓连带着张温也嫉恨上了,待会议结束后冷哼一声,便领着张煌拂袖而去,相信张温恐怕也没有想到,他今日碍于何进大将军的权势而偏向荡寇将军周慎的举动,有朝一日将会给他带来杀身之祸。

“此人甚是无礼!”眼瞅着董卓沉着脸拂袖而去的举动,孙坚脸上露出几分不悦。

虽然他也觉得张温偏袒周慎的做法有点不妥,毕竟周慎之前别说功劳了,罪孽滔天简直不可赦免。在这种战败之将跟除了皇甫嵩功劳最大的董卓放在一块,叫他们分别担任先锋将,孙坚亦觉得有些不太合适。

但是没办法,谁叫张温与他孙坚有提携之恩呢?在这个时代,举荐人与被举荐人的不关系,不亚于座师与门生,那都是构成上级官员与下级官员关系网的重要部分。比如孙坚,他眼下在朝臣眼中就属于是司隶校尉张温一系的人,除非二人自己因为什么事反目成仇,否则这种关系牢不可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罢了!”

张温摆摆手示意孙坚莫要发作,毕竟他也能理解董卓此刻的心情。

他也没有办法,因为他即便是司隶校尉也得罪不起何进大将军,因此,为了避免日后周慎给他穿小鞋,他只能偏袒周慎。而这个态度所导致的结果,就是他这一辈子也别想再跟董卓拉拢关系,甚至于董卓还会因此嫉恨他。

相比较愠怒的董卓、愤慨的孙坚以及无奈的张温,整个帐内唯独荡寇将军周慎最显得意。

此时的周慎已没有前些日子的狼狈,英气奋发,不可一世,这种好似小人得志般的洋洋自得,让皇甫郦恨得牙痒痒。

明明是叔父的功劳,凭什么这种小人来坐收渔利?!

皇甫郦不甘心地望了一眼叔父皇甫嵩,希望后者能站出来说两句,哪怕嘲讽周慎几句也好,好歹能出口恶气不是?

但让皇甫郦感觉纳闷的是,皇甫嵩淡定地离开了帅帐,从始至终瞧也不瞧洋洋得意的周慎,他的目光遥遥望着那个满脸愤怒拂袖而去的董卓,一双虎目泛着几分复杂。

方才,皇甫嵩分别瞧见,董卓在离开帅帐的时候回头瞧了一眼那周慎,那眼神,异常的冰冷。

“董仲颖……”

不知为何,皇甫嵩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

果不其然,仅仅一个月,皇甫嵩心中的不祥预感便得以验证了:吃过一次亏的荡寇将军周慎并没有吸取教训,依旧是刚愎自用、我行我素,他拒绝了孙坚所提议的“抄小路断韩遂大军粮道”的策略,妄想按部就班地跟韩遂徐徐作战,结果反被韩遂袭了粮道,大败而归。

而令皇甫嵩感到揪心的是,董卓似乎是对此早有预料,因此早早地离开了周慎军的附近,孤军深入。

在这种情况下,谁也不能责怪他未能及时救援。

当然了,皇甫嵩可不怎么看,在他看来,韩遂虽然战败撤兵,但他手底下的兵力却没有损失过多,在这种情况下董卓按理来说不该孤军深入的,因为一个不好就会有全军覆没之险。

皇甫嵩绝不相信董卓会犯这种低级的失误!

除非……除非董卓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比如说,他早已料到韩遂的应对……

但是这件事,皇甫嵩没有证据。

因为,在周慎反过来落入韩遂包围网而被打败灰头土脸的同时,行军路线比他还要深入的董卓,竟在十万大军的包围中不伤一兵一卒地撤离了出来,保存了全部兵力。

陇西的恶蛟,很不可思议地在韩遂十万大军中溜达了一圈回来了,虽然寸功未建,但是比起溃不成军的周慎,他的“成绩”显然瞩目得多,让人不由得目瞪口呆。

而这回,皇甫嵩选择了沉默。

因为,他没有证据……

是的,没有证据。(未完待续……)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wap.xbiqugu,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