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天道小说网 > 历史 > 大豪杰 > 第二百零一章 虎头蛇尾的反击

大豪杰 第二百零一章 虎头蛇尾的反击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7 03:28:10 来源:香书小说

高!实在是高!

对于李儒,张煌这回佩服地五体投地。

如果说前一回李儒在韩遂手中稍稍吃了些亏让张煌大跌眼镜,那么这一次,张煌由衷地觉得李儒真不愧是毒士,那真不是一丁点的毒。

那次董卓黑着脸从张温的帅帐离开后,张煌就猜到他要报复。果不其然,回到住所后董卓立马派亲信给远在陇西的李儒送信,询问怎么样才能狠狠地报复,发泄心中的怨气。

其实在等待李儒回信的期间,董卓也曾私下跟张煌商量这件事,当时他们的计划是故意打败仗。

“宁可放弃这次向朝廷与何进大将军证明能耐的绝佳机会,也绝不能叫周慎好过!”

这可是董卓的原话,此人素来是一位说一不二的雄主。

结果没想到,董卓这边的信刚刚送出,次日就收到了李儒派人送来的书信,并对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作出了回应。

简直神鬼之才!

当时张煌惊骇地差点咬到自己舌头。

原来,李儒时刻关注着朝廷的风向,当他听说荡寇将军刚愎自用坏了三万军却没有受到应有的责罚后,他便高瞻远瞩地认识到,荡寇将军周慎必定是何进大将军推出来用以控制军方的重要棋子。那么理所当然,待局势出现转机之时,何进大将军必然会通过自己的势力向作为主帅的张温施压,叫周慎摘得这场平叛战役的最大功劳。

如此一来,董卓势必会跟荡寇将军周慎势同水火。依着李儒对董卓的了解,到时候董卓绝对咽不下这口恶气,不惜一切代价也会将周慎拉下来。

这种同归于尽似的手段,是李儒所不希望看到的。因此,他提前拟好了计策,派人送到了董卓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皇甫嵩那位本该是董卓最大劲敌的名将,李儒在信中只字未提。很显然,李儒过半也早已料到皇甫嵩将会被何进大将军所雪藏,就不需劳他费神了。

收到李儒书信的次日,蔫坏损的董卓便有意地放出了风声。大意就是如今韩遂兵败受挫、狼狈逃回金城,本就是斩夺功勋的大好机会,周慎又有孙坚辅佐,这种情况下就算是头猪也断然没有输的可能。

看似是酸溜溜的牢骚,但是董卓在这股谣言中竭力地抬高孙坚、贬低孙坚。不难猜测荡寇将军在得悉这股谣言后将会什么态度。

嫉恨董卓那是跑不了的,董卓也不在乎被他嫉恨,除此之外,本来与这件事没什么交集的孙坚,十有**也会被周慎记恨。

是的,离间!

李儒教董卓的第一计,就是离间荡寇将军周慎与副将孙坚的关系。不需要二人反目成仇,只要周慎对孙坚时心中有疙瘩,下意识地不想听从孙坚的善意建议,这就足够了。

至于其他的。李儒很严肃的在信中指出了一个被董卓所忽略的事实:真以为韩遂就没有还手余力了么?

李儒在信中指出,先前韩遂败给皇甫嵩那是必然的,其实就算换个人也能赢,只是不如皇甫嵩赢得那么漂亮而已。

为什么?

因为韩遂那十万羌兵的后勤太吃力了。

要知道皇甫嵩那可是直接在家门口防守的,美阳的背后就是雒阳,粮草什么的根本不是问题。

而韩遂呢?

韩遂是属于河首平汉王宋扬这股势力的,这股势力的老巢在武威郡与金城郡,骤然间叫韩遂跨越汉阳郡、扶风郡跟大汉朝廷打,在后勤的输运上就已经输了一筹了。

因此,除非一鼓作气地攻占下去。否则,只要羌兵士气一泻,那就没有再取得战果的可能了。

但是,如今韩遂兵败后返回金城郡。那可是他的地盘,董卓跟周慎千里迢迢前往追击,真当韩遂是软柿子么?

这一针见血的判断,即便是董卓看了也是许久默然不语,提不出反驳的话来。毕竟韩遂在陇西时可是让他与李儒都吃了亏,那绝对不是容易对付的人物。

想通了此事后。董卓便按照李儒的计划展开了行动:在放出谣言离间了周慎与孙坚的关系后,独领大军屁颠屁颠地猛赶百余里路,深入敌军腹地跑到周慎前面去了,免得到时候韩遂偷袭周慎军时,他董卓还得犹豫究竟是救还是不救。

什么?你说凭什么断定韩遂会先对付董卓?

这很简单,如果董卓与周慎两军相距不远,相信韩遂绝不会傻傻得送上门去;但倘若两军相隔甚远,“各个击破”素来就是历来将帅最惯用的计策。

至于为什么韩遂会先对付周慎而不是董卓,呵呵,一个是不知所谓的手下败将,一个是打过好几次交道的难缠家伙,只要韩遂不傻就必定会挑选容易对付的周慎下手。

毋庸置疑!

事态的发展不出李儒的预料,周慎不听孙坚的建议,终于再度遭到败仗,而董卓呢,纯粹就是在韩遂的地盘溜达了一圈跑路。另外董卓跑路的时候,韩遂也没有派兵追击,显然后者是清楚董卓的难缠的,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也就没跟董卓纠缠,毕竟韩遂回到金城后首先要做的,是解决在他地盘挑事的凉州刺史耿鄙跟汉阳太守傅燮,而不是董卓这个明摆着过来打酱油的恶蛟。

这就是默契!

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韩遂与董卓都不会轻易激怒对方。毕竟今日的敌人极有可能就是明日的盟友,就拿董卓来说,只要韩遂不拿他的陇西下手,韩遂发展得越强大,对于董卓的陇西而言其实愈发有利,这就是所谓的养寇自重!

至于韩遂多半是也想到了这一点,因此就睁只眼闭只眼放走了董卓,毕竟董卓跟他可谈不上真正的敌人,在日后很长一段日子内,他们还是邻居,闹得太僵不利于双方各自的发展。

于是乎,董卓屁事没有,周慎却成了韩遂杀鸡儆猴的对象,用以震慑大汉朝廷继续派兵来围剿他。

这下董卓可算是扬眉吐气了。在连番两次战败的情况下,就算何进大将军也保不住荡寇将军周慎。退一步说,就算能保住,难道何进还会器重周慎不成?要知道在这次进兵追击的事件中。损兵折将狼狈而回的周慎,已成为不伤一兵一卒便从韩遂十万大军中脱身的董卓的最佳陪衬。

不过关于这件事,张煌也有些疑惑,那就是李儒为什么会支持董卓的做法。

后来再次见到李儒的时候,李儒对张煌做出了解释:就当时的局势而言。除非朝廷花费巨大人力物力,一个城一个城地跟韩遂打,否则单靠偷袭是断然不可能取胜的,毕竟金城、武威是韩遂的地盘,在那里跟韩遂作战难度不亚于韩遂先前攻美阳。

可问题是,如今的朝廷因为“黄祸”的关系元气大伤,根本没有余力与韩遂展开如此大规模的交锋。

因此当时李儒断定,朝廷大军反攻韩遂、边章叛乱军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一旦确认武威、金城两郡难以攻克,朝廷势必会见好就收。反正西凉乱也不是乱一两天了,不差那么一会,没瞧见司徒崔烈都有意向说服天子放弃凉州了么?

说白了一句话,只要韩遂等叛逆好好呆在西凉别生事,朝廷是不可能耗费巨力去跟韩遂拼的。

也就是说,就算董卓与周慎前期取得了什么优势,也于事无补,因为朝廷没有财力人力再支撑一场大规模的战役。

既然如此,李儒索性也就不想着如何在战役中让董卓大放光彩了,他采取了另外一种凸显董卓的方式:既然无法抬高董卓。那就把周慎拉下来,同样可判高下!

而这,恰恰就是张煌佩服李儒,由衷感慨李儒不愧是毒士的真正原因。

就好像有个笑话里说的。当两个人被一只熊追的时候,其实没必要跑得多快,只要跑得比同伴快就足够了。

打不赢敌人,就坑友军!

事实证明,李儒的眼光果然毒辣。

就在董卓与周慎分别返回张温的大军不久,朝廷便传来了消息:不必再追击叛军。尽可能地收复扶风郡。

而同期,韩遂似乎也意识到他们根基不稳,因此也不再奢望攻打雒阳,紧锣密鼓地在汉阳郡以及扶风郡西部巩固势力,增筑关隘、屯扎守军,跟大汉朝廷划地而治。

见韩遂主动偃旗息鼓,大汉朝廷果然没有再作进攻,不到一个月,主帅张温便被召回雒阳,另外七成的军队也被召回,剩下的军队,由护羌校尉夏育接管,代替张温在扶风郡驻守,防止韩遂再次进犯。

双方破有默契地选择了休战,至于凉州刺史耿鄙与汉阳太守傅燮,他们仍在跟韩遂作战,希望能恢复地方上的中央主权,但是朝廷都选择了休战,谁也不看好他们。

谁都看得出来,此战朝廷没有取得预想的成效,因此就不准备再打下去了,至于还在为此努力的耿鄙、傅燮二人,他们相当于是被朝廷给放弃了。

当然了,不排除他俩若是做得好的话,朝廷还会再次起兵围剿韩遂,但遗憾的是,韩遂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言归正传,张温被召回雒阳后,董卓等人在跟护羌校尉夏育交割了军队后也陆续回京师复命,包括在此战中两战两败毫无寸功的荡寇将军周慎。

眼瞅着周慎发须凌乱、面色苍白毫无血色的狼狈模样,董卓的心中很是痛快,恨不得畅笑几声。

可众人中却唯独有一人留了下来,那便是左将军皇甫嵩,在朝廷最近一次发下的任命中,皇甫嵩被受命驻守皇室陵园,理由是防止有像韩遂那样狼子野心的恶徒再打皇陵的主意。

可谁都猜到这只是一个借口,不用想都能明白,皇甫嵩作为此战中最耀眼的功臣,何进大将军是绝对不会再将他召回京师的。

美其名曰是代天子尽孝,事实上不过是变相的发配、贬职。不出意外的话,在何进大将军彻底掌控军方之前,只要朝廷日后没有什么大的变故,皇甫嵩是断然没有可能再回到京师了。

对于这位劲敌的落寞下场,饶是董卓也是唏嘘感慨不已。明明是朝中最擅军略的将军,却用以替天子守陵园,实在是可笑之极!

然而就在董卓替劲敌皇甫嵩感到惋惜的时候。作为当事人的皇甫嵩却在惋惜另外一个人。

“可惜了傅燮!”

那是张煌在临离开前向皇甫嵩告别时,皇甫嵩不经意时所发出的感慨。在这些日子里,说实话张煌从皇甫嵩这里学到了很多,尤其是皇甫嵩那“主以阳谋、辅以诡谲”的核心用兵思想。既然受到恩惠。张煌就理当礼待皇甫嵩,临走前亲自向皇甫嵩告别是最起码的。

“傅燮?新任的汉阳太守?”张煌疑惑地问道,言语中有些不以为意,毕竟他可没怎么听说过此人。

皇甫嵩似乎是看出了张煌心中的不以为意,摇摇头正色说道:“此前讨黄巾时。此人曾是我军中司马……”

军中司马?军司马?!

张煌微微一愣,旋即在信中立马将傅燮的看法拔高了几分。

皇甫嵩的参军,而且还是被皇甫嵩所称赞的,那可了不得啊!

在历史中,当皇甫嵩讨伐黄巾的时候,有两位智勇双全的俊杰担任辅助他,一个是参军、汉阳人阎忠,一个便是军司马、北地人傅燮。

皇甫嵩对阎忠不喜,因为这家伙纯粹拍马屁拍在马腿上,竟在皇甫嵩顺利讨灭黄巾的时候建议皇甫嵩趁机拥兵自重。把握机会南面制霸。

想皇甫嵩对朝廷、对天子那是何等忠心的人?他重斥了阎忠,阎忠面红耳赤地逃走了,结果逃到西凉,成为了凉州名士,那是就连韩遂都要劫走胁迫其担任叛军主帅的名士,可想而知其本事。不过阎忠宁死不从,愤恨而死,自己把自己给气死了。

另外一个就是如今的汉阳太守傅燮,在历史中,此人跟皇甫嵩一样硬骨气。拒绝向宦官交纳贿赂,兼之又屡次向天子刘宏弹劾宦官,非但名气十分响亮,而且可以称得上是“简在帝心”。是刘宏心中极少数全心信任的官员。

但是这位傅燮傅大爷太过于刚正,哪怕在屡次得罪宦官后,宦官头子赵忠派弟弟城门校尉赵延去拉拢他、威胁他,他照样不给对方好脸色,反过来义正言辞地教训赵延。

于是乎在傅燮当朝言辞批判了司徒崔烈意图放弃西凉的提议后,赵忠见机不可失。便设计将傅燮调出京师,迁为凉州汉阳郡太守。

跟凉州刺史耿鄙那种刚愎自用的家伙不同,傅燮的确是难得的俊才,上任后体恤百姓、招安叛乱的羌人,不少羌人都被他感动,前往汉阳归降,一时间成为韩遂最忌惮的对手,不除不快。

后来当凉州刺史耿鄙急功近利,却因为军中内讧而死。极不可思议的是,当与韩遂一伙的叛军头子王国攻打傅燮时,王国手底下竟有数千羌骑在城外磕头请求傅燮出城投降,甚至于,王国亦派前任酒泉郡太守黄衍进城劝降,结果傅燮宁死不降,最终战死城头。

事后,耿鄙的部下马腾也投靠韩遂,与韩遂共同推举王国伟帅,首次掌握了整个凉州。

而皇甫嵩也是直到那个时候才重新被朝廷启用,继续充当救火角色再次出兵凉州,征讨王国。

可惜当时因为何进大将军被杀的关系,协助皇甫嵩的董卓被召回京师,于是未能彻底剿灭凉州的叛军势力。

在告辞的时候,张煌终于忍不住向皇甫嵩询问了一个深埋他心中许久的疑问。

“将军在颍川、汝南时,为何要筑‘京观’?”

骤然听到这个问题,饶是皇甫嵩也不由吃了一惊,若有所思地打量着张煌异常严肃的表情。

张煌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望着皇甫嵩。不知为何他竟有些紧张,可能是他潜意识地害怕从皇甫嵩口中听到他不愿意听到的回答。

良久,皇甫嵩缓缓吐出两个字来:“造势!”

“造势?”

皇甫嵩长长吐了口气,负背着双手徐徐说道:“当时天下黄巾号称百万,我与朱儁手中仅数万,非厉惩不足以震慑贼众!……我要让贼众牢记,我皇甫嵩嗜杀无道,面朝我者,尽杀之!”

张煌心中不由得苦笑,皇甫嵩这种做法无外乎是想提高自己的恶名,叫黄巾军在遇到他时心惊胆战、再无战意而已。

“俘虏呢?”

皇甫嵩闻言又看了张煌一眼,平静地说道:“当时我军昼夜急行,且军中仅三日口粮,留下俘虏多有不便,故尽屠之。”

听着皇甫嵩平静的回答,张煌的心情很是复杂。记得当时他在看到那些下场悲惨的黄巾士卒时气愤填膺,可如今听到皇甫嵩这中规中矩的回答,他却生不起一丝憎恨皇甫嵩的念头来。

就像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一样,作为将军,他们理当首先为自己的部下尽责,为自己的国家尽责,为自己的主君尽责。必要时,杀伐果断,这才是将军!

将军有过一丝的愧疚么?

张煌是很想询问这个疑问的,但是他不敢,因为他怕皇甫嵩从中看出些什么来。

不过张煌可以凭借对皇甫嵩的了解自己猜出答案。

哪怕会有犹豫或怜悯,但是为了夺得胜利尽早结束战争,即便叫皇甫嵩再杀更多的敌兵,他也会杀,因为,这是一位真正的将军。

“告辞了,将军!”

“唔。……转告董仲颖,周慎多行不义难赦之,然他……好自为之罢!”

“呵呵,好的。”

张煌笑呵呵地点了点头,不过心思却又飞到了另外一处。

因为明日,他借着董卓的关系便要再次踏足京师雒阳,那个当初他狼狈逃离的龙虎汇聚之地。

在那里,有他此生最大的仇敌,第五宫元!(未完待续。)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wap.xbiqugu,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